第四十九章 家当统计(3/5)
“两千多战士,标准供应是每人每天是两斤主食和一斤蔬菜,蔬菜可以现种现吃,主食也以用土豆、番薯之类的杂粮代替一部分,加上三百多匹军马,以及一百多匹大骡子,五十匹普通骡子,我们团每天大约消耗主粮最少四千斤。”
黄宝旺回答道。
土豆是个好东西,产量高,保存久,也不挑土地,吃多了也不会坏肠胃。但这玩意不是主粮,不耐饿,平时填肚子没问题,面对重体力消耗的作战训练,战士们必须以大小米、白面或者玉米等主粮为食。
不然即便每天五六斤土豆下去,一天训练下来,还是会感觉肚子空空的,第二天没办法恢复体力,长此以往,一段时间之后,训练反而会导致体力变弱。
除非,顿顿有肉有油荤。
而且牲口负重作战的时候,也必须吃一定量的玉米等硬食,不然半路会软。
“每天四吨,最低!”
听到这个数字,赵刚面色凝重。
如今这个时代,除开土豆和红薯,一亩上好的水浇地每年也只有一百多公斤粮食收成,也就是说,独立团每天要二十亩地的粮食供应。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年头,山区村子里,人均也就两亩多土地,而且大多数都是旱地,产量极低。
他总算有些明白了,为何绝大多数基干团,都只有七八百人,甚至有的更少。
养不起啊!
自然而然的,基干团战斗力低也就正常了。吃不饱,要花大量时间去种粮食,训练时间自然就不足,再加上武器弹药缺乏,战斗力能强才有鬼了。
“不能缩减战士们的吃的,一口也不行。”
李云龙语气斩钉截铁:“吃不饱,那里有力气训练,那里能打胜仗,咱们独立团能把鬼子打的哭爹喊娘,粮食问题,我有办法解决。”
“你是说?”
赵刚看向李云龙。
他猜到了李大团长的途径。
黄宝旺也看过来。
“对。”
李云龙笑了笑:“陈凡老弟说过,再过几个月,他就能运输粮食进来了,到时候,生意可以兑换粮食物资,而且数量管够。”
黄宝旺眼睛刷的亮起。
为了粮食问题,他可是愁的头都大了。
“可惜啊。”
李大团长突然啧吧啧吧嘴,语气带着惋惜:“肉罐头没了,这东西和武器弹药一个价格,劳资可舍不得换这个。”
“没有就没有吧。”
赵刚倒是无所谓:“反正咱们自己也养的有几头猪,全团偶尔还是能吃点肉解解馋。”
······
晋绥军358团驻地。
“团座。”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