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好想帮她分担压力(保底更新11500/15000)(3/5)
——鹏鹏搞这个艺术班,竟真的下了血本!
江森坐在缺了十几个人的教室里,跟着背了两篇文言文,然后八点下去做了广播操,八点半回到教室,新的一天又按时开始。
邓月娥满脸严肃地走进来,班上少了一堆姑娘,也完全不影响她上课。
事实上各科老师,都对艺术生的缺席毫无想法,复习进度该怎么来还怎么来,最多就是偶尔点名叫人的时候,发现那人不在。
而反过来,站在江森的角度上,他则是真心抱着一种很想跟老师们好好复习,但越是随着复习进入深水区,他就越是感到老师本人的力不从心。
尤其文综这三门,邓月娥时不时就会因为地理课纷繁的知识点线头杂乱,自己讲到一半发现方向不错,赶紧倒回去重讲,而且讲题的时候,她所提及的那些得分点,往往会跟标准答案有所出入,甚至偶尔比较离谱的,会出现根本挨不上边的情况。
江森能看得出来,这是典型的经过三年时间的自我培训,邓月娥已经形成了一套基于她自身知识的答题思维方式。而这种方式方法,又并非是最正宗的文科答法,江森如果按照她的思路来,固然能在她手里拿到将近90分的分数,但高考的阅卷老师认不认,这就非常难说。
然后是问题相对较小的政治。
张雪芬的水平,目前看来应该是这一群年轻老师当中最高的,但张雪芬也有张雪芬的问题,就是复习的训练强度不够。她上课时讲的那些题目,往往不是特意为江森准备的,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全班同学服务,所以题目经常过于简单,对江森来说,就不具备训练意义,也就是基本上浪费了江森的复习时间。
最后问题最小的反倒是史丽丽。
因为史丽丽上课,差不多就是照着标准答案或者课本念一遍,但这种教法,反而对江森有利。至少这么干,能加深江森对课本知识点的印象,答题思路也不会跑偏,时间也不算浪费。
对十八中的师资力量,江森现在已经没办法再提什么要求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