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去大明长崎鹿岛做知县的经历(2/5)
浙江海宁县的生员陈确就因为朱由校让儒士去关外、去海外宣扬儒学的号召而积极地向县衙报了名。
为此,知县还特地对他们这些要去关外和海外为朝廷效命的士子举行了盛大的送别仪式。
如同以前县试结束后,知县会送别去参加府试的学子们一样。
此时的海宁县知县也是很支持这些儒士去关外、去海外为朝廷效命的。
因为现任的海宁县知县就是皇长子朱慈炜。
朱慈炜很清楚这些儒士如果去关外和海外推行汉化教育,对整个大明社稷会有多大的积极意义。
所以,对于这一批主动申请去关外和海外的儒士,朱慈炜是打心眼里佩服和崇敬的。
“我中华能否在本朝永弭胡患,皆在于诸位将来的教化之功,本官在此替天子、替华夏、替汉家百姓向拱手致意,此去天高海阔,愿尔等归来时,已是桃李满庭,天下处处皆汉音!”
此时,朱慈炜就在送别骑骏马、着官袍、挂红花的陈确等儒士时,拱手说了一句。
“多谢殿下!吾等定不负吾皇所召,定不负此生志!”
陈确等回了一句后,就相继在海宁县官民瞩目下远去。
因为不是流放那种被动去偏远蛮荒之地,而是基于一腔热血,主动去的,所以,陈确等儒士的心情倒也没有低落到伤春悲秋的地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