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如当年之秦皇,吞并天下(二合一)(1/5)
倭国许多不甘心就此亡国灭种的贵族虽然一波接着一波的起兵叛乱,但皆如飞蛾扑火一般,无济于事。
而且随着倭国百姓在得到自己的田产或在明国新开工厂里找到工作后,就越来越接受安宁的生活状态,不愿意支持倭国贵族的叛乱行为,甚至谴责和痛恨许多倭国贵族继续作乱的行为。
倭国彻底灭亡,而成为大明一个省的结果已经无可避免。
许多倭国贵族自己也明白了这一点,且因此伤心不已。
“大和,没了!”
逃去朝鲜的盛冈藩贵族南部利直就因此伤心的在一众朋友面前哭了起来,然后毅然拔刀切腹自杀。
“可怜我大和之天下,存世已有千年,如今短短不过数十年,就彻底亡于明国之手!吾辈已无颜见先祖也!”
留学大明的倭国贵族石原守信也切腹自杀而死。
一时间,许多倭国贵族因为绝望而自杀。
而对于倭国的平民而言,他们倒是没有感受到多强烈的亡国之痛。
因为已经不需要原始掠夺的大明朝廷在统治这里后,将税负大幅度降低,且又利用这里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条件,将许多技术性不高但危险性很高的工厂迁了来,给了该地平民很多的就业岗位,使得这里的平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这些平民因此终于开始有了财富剩余,而不再只是为不饿死而努力工作,且也因此购买得起来自大明的大量廉价工业品。
因而,这些平民的生活水准得到大幅度提升。
他们也就对大明的统治毫无反感,甚至很庆幸,且在官府的宣教下,也愿意相信大明这是解救了他们,而他们的确应该感恩,感恩在遥远的大明京师城里的那位比菩萨还伟大的大明圣皇。
毕竟求菩萨并不灵验,也没有因此摆脱生活的苦痛。
而大明圣皇,即天启皇帝朱由校,却真真切切地给他们带来了生活上的改善。
哪怕是平民中的读书人,也非常愿意接受大明的统治,甚至是感激。
因为这些平民中的读书人终于获得了可以通过科举而成为官僚的机会。
而他们在接下来接受起汉化教育也是非常积极。
如同罗刹国的百姓一样,东瀛的百姓也通过自己廉价的劳动力换得了大明廉价的工业品,进而也解决了大明生产力过剩的问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