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做一点说明。(2/5)
明朝官吏不仅俸禄极低,拿到手还要打折,运气好只是五到七折,运气不好直接骨折。这点钱你叫那些官老爷怎么活?怎么养大老婆、小老婆、丫鬟老妈子、长随师爷、门房轿夫这么一大家子?想要过上舒心日子,只有一条路,贪
所有有明一朝,贪官污吏是屡禁不止,剥皮填草都刹不住一点点。
清朝相对好些,发禄米和俸银,到了雍正后,还有养廉银。一位书友曾经说过,一位七品知县一年的养廉银子是1200两,这是没错的。只是按照清会典里的规定,知县的年俸是45两,禄米45斛,也是从明朝的90石米延续下来的。
说了这么多,是什么意思?很简单,我只是请部分书友们不要钻牛角尖,非得要拿官吏的俸禄去做比较。拜托!人家不靠这个过日子。那点俸禄,看谁都是亿万富豪。
就好比你现在一个月只能拿400元的低保,看那些每月拿三四千元工资的环卫工人,都觉得他们是高收入人群。
2。从其它方面做比较,给俞皮匠160两银子高不高?
这个看怎么比?
主角成了典史后,有80两银子的养廉银(清朝八品以下就没有养廉银,大顺朝要人性化些),160两银子,也就两年的养廉银子。再跟知县的1200两养廉银,知府的3700两养廉银比。160两银子还多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