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元邱校尉(2/5)
“听闻益之精通兵法,练出的都是虎狼之兵,难怪有此感叹。”
两人骑在马上,策马缓缓走在官道上,谈笑风生。
“益之的意思我明白。你现在即是我的上官,又是此次平叛的主帅,我自当恪守职责,竭力襄助。”
“有元邱兄的这番话,我对此去平叛又多了几分信心。”
听到这里,李尉不由一愣。
传闻这岑国璋是位奇才,刑名经济,兵法军事,无一不通。真正的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甚至与他老师相比,青出蓝而胜于蓝。
李尉在豫章跟他短暂同事过,亲眼见识过他的本事,觉得他颇有汉景那些出将入相的名臣之风。
以为赫赫战功下,他对灵武平叛已经是信心满满。想不到居安思危,还在用心盘算着任何一点可能取胜的助力。
“益之觉得此去平叛,将会无比艰难?”
“是的,元邱兄。西北地广人稀,最适合骑兵为主的叛军。他们可以肆意侵扰,转战多地。而我们官兵,却是觅敌无踪,举步艰难。这灵武河南一带,干旱贫瘠,数万大军一旦受挫,不用几天就会粮草断绝,饮水无继。那就是九死一生的局面。”
李尉连连点头,“益之还能有如此谨慎,三军幸事,朝廷幸事。我在京师时,井市坊间,都对灵武平叛不以为然。觉得岑老虎一到,数万叛军就会灰飞烟灭。”
“盛名所累啊。不过我给皇上和内阁上了折子,必须给我两年时间,否则我宁可抗旨,也不会去填坑。”
“益之此举妥当。一旦料事不足,坏了事,不仅数万将士性命危险,还会助长叛军凶焰,一旦糜烂陕甘诸地,西北就危险了。”
“是的。陕甘还有祁连山北麓的哈刺、合黎、兀提兰,青海河湟的耶必里,居延海的土尔扈特等部。这些人和阿布翰人一样,都是前朝和我朝历次西征,从呼罗珊、安息、贵霜带回来的附从部落。”
“这些部落多则数万人,少则万余人,虽然已经安居一两百年,与土民无异。可是一旦灵武叛乱迟迟未定,难免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会起了坏心。勾连在一起,整个西北就真的要糜烂。益之万死难辞其咎了!”
听到这里,李尉更加意识到局势的凶险,这如履薄冰的势态,绝非此前所想的“苦战一两年即可荡平”。而是一败就可能全盘皆输。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