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正弘帝的安排(2/5)
正弘帝察觉到,一系列变故后,最大的获利者是明社。昱明公和岑国璋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
洪中贯是只老狐狸,纵横捭阖,挑拨人心,游刃有余。
杨凌是名士大儒,道德高尚,学问卓越,深得孚望。
覃北斗根深蒂固,死而不僵,做事为人,颇有手段。
...
但正弘帝知道,他们的这一切在明社排山倒海的实力面前,都是徒劳的。
此时的正弘帝猛然间发现,明社居然用拥兵十几万,而且是天下有数的精兵。同时拥有湖广、两广、两淮、陕甘、青唐等几块地盘。有兵又有粮。
很快,他们就会打败旦贼,剿除天理教。大顺朝最富庶的江浙地区,也会像熟透的桃子,落入到他们的手里。还有直隶,岑国璋已经带着数万精兵北上。
这一位,正弘帝现在已经深刻领悟到这一位的手段。借着清剿泰西夷兵的机会,不用朝廷旨意,他也能把自己的五省总督悄无声息地当成直隶、岭东、江淮、江南、浙江、豫章、闽海七省总督。
如此以来,明社就是匡佐自己儿子继位、辅政、亲政唯一的柱石。其他势力,都无法动摇这一现状。任何想改变这一局面的人,上至首辅,下至小吏,都会遭到各种手段的清洗。
太子继位,前几年的辅政,正弘帝并不担心。有昱明公在,他相信没有人能改变这一切,那怕是岑国璋也不行。
可是昱明公能辅佐多久?他被先帝放逐在祁连山下十年,风沙和冷霜,侵蚀了他的身体。而后又一直奔波在大江南北,甚至远至湿热酷闷的安南。劳作和各方的水土,使得这种侵蚀变得更加毒辣。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