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晓霞是我小学同学(5/5)
改革开放十年了,但是村小学变化真的不大,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还是不足,而地方上又没有钱,最多是修修补补,盖几间新的办公室,除此之外,就没什么改变了。
教室成了危房,学生的课桌又旧又破,与书本上经常说的宽敞明亮的教室有些不相称。
看完之后,他跟陪他一起过来的樊家民说:“老樊,先不说,这是不是我母校,就不是我母校,我觉得我们也应当资助一下,你看呢?”
樊家民听了,说:“志城厂长,你说咋办,我们就咋办,支持教育,也是我们公司的责任。”
听了他这话,陈志城转身对学校的校长说:“我看了,学校的条件很不好,教室都成危房了,我回去研究一下,投一点资,给你们建教学楼,学校的桌椅板凳,再给配置一些,让学生们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如果学校里头再有因贫而辍学的学生,你们告诉我,我来资助他们继续上学。”
学校的校长一听这话,瞬间说不出话来,原以为只是化个缘,拉个赞助,没想到陈志城要让学校大变样,这让他们始终不及。
“陈厂长,那太太太感谢你了。”学校的校长激动地说。
陈志城道:“这没什么,这里好歹是我的母校,我不能让母校如此寒碜,我以公司的名义捐建,你们也不用感谢我。”
把这个事情就定下来了,回去以后,就召开公司董事会,研究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这是他的想法,而且支持教育也能提高公司的形象,便没有人反对此事,通过之后,便先拨出三十万来做这事,三十万也差不多够建一栋教学楼了,想一想那句话,屁股下面一栋楼,屁股下面就是一辆桑塔纳轿车,一辆桑塔纳轿车也不用三十万啊,足够了。
陈志城此举为他在家乡赚取了不少名声,因为他钱赚的再多,如果不给家乡做点事情,家乡人不会说他的好,而如果他做了一件好事,一传十,十传百,就把他在家乡的形象树立起来了。
去江临地区后,他真的跟冯庸和田晓霞二人进行了联系,二人接到他的电话,大为惊讶,但还是接受了他的邀请,与他见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