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来自一枚树叶的威胁(4/5)
“一旦秦国举全国之力,出兵去攻打赵国,那将无人能够保证近在迟尺的韩国,不会趁虚而入,反克秦国。”
为了让自己的说法更加具备说服力,李斯又举例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例子,将秦王政进行举例陈述。
“遥想当年,秦国穆公未听主政大夫蹇叔劝谏,执意远袭郑国,结果惨遭大败。”
“然,在归途中,又遭遇晋国之突然背叛。”
“使得所有秦国将士被全歼。”
当年,秦穆公兵败崤山的惨状,成了秦国人的血的教训。
纵然至今,依旧难以忘怀。
李斯的这番劝慰说辞,并无道理。
一旦秦国听信韩非之言,值此之际,出兵去攻赵,致使腹地防守空虚,近在迟尺的韩国,的确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威胁。
纵然依照韩非之言,进攻赵国时带走许多韩国士卒,依旧不保险。
毕竟兔子急了还咬人。
那些韩国的平民与庶民,难保不会因为秦国的威胁,被人鼓动,趁机与防守空虚的秦国拼命。
见状,李斯又再度向秦王政进言。
“能以铢两处理之事,则无需进行战争。”
“臣提议,加大尉大夫之计谋,秘密派遣诸使者入各国,以钱财开道,收买游说各国重臣。”
“若同意,可做秦国瓦解他国防御之内应。”
“若不同意,则暗杀之。”
“届时,最多亡金三十万,则中原各国皆可除矣。”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