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的植物黑科技

第205章 年轻人不要冲动(3/5)

目录

黑子们干活都是有工资拿的,就是要找杨舟的毛病。

于是普通网友惊讶地发现,力挺杨舟的言论坚持了没多久,排在前面的评论方向慢慢开始转变了。

“杨教授这是眼红了吧?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哈哈哈,质疑人家诺丹尼,要知道诺丹尼可是前些年的诺奖得主,张丰教授更是发明了基因剪辑技术,现在就掌握着相关专利,杨舟有什么资格质疑他们,质疑组委会。”

“我觉得颁奖完全没毛病,杨舟在生物领域贡献的确不小,解决了两大绝症,但是别忘了,杨舟运用的生物技术,还是基因剪辑技术,都说喝水不忘挖井人,杨舟现在站出来说的这些话,有点乱带节奏了。”

“也就欺负大家不懂生物领域的专业知识罢了,国外已经有不少科普博主,将基因剪辑技术完全科普了一遍,杨舟压根就不是基因代码的首创者好吗?”

“二十几名诺奖得主都在生物计划小组,人家取得成绩是正常的,反倒是杨舟可能知道自己不是对手,选择避其锋芒,跑去研究航天技术,反正杨舟有钱嘛,现在拿着票子去追求更远大的理想也很正常。”

网上各种各样的言论,把生物领域的科学家们气得够呛。

他们又争不过这些黑子,反驳的言论发出去,很快就被压下去了。

有组织和没组织的自然不同,战斗力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本来杨舟以为自己发布消息,会得到所有人支持,他开创基因代码学,证据确凿,现在无数学生物的学生们都看过他写的基因代码教材。

就算杨舟没有公开发布几篇学术论文,大家应该知道他的贡献才对。

结果却是没想到,学术是有门槛的,普通人压根不会去看论文,甚至根本不知道知网是什么。

更何况不学生物的人也接触不到正在普及的基因代码教材。

甚至网上有人带节奏,说这些教材其实都是杨舟参考了外面的技术。

反正完全颠倒黑白,很多普通人也分辨不出真假。

要是外面的人是假的,那为什么国际生物大奖要颁发给他们,专利为什么在别人手里?那么多诺奖得主,为什么都在同一个计划小组内。

最近两个月时间,杨舟这边除了几种药物植物,也没听说取得什么重大成果。

但外面的期刊上,报纸,互联网媒体随处可见生物计划小组取得的最新成绩。

粮食增产了,各种各样神奇植物登上了国外期刊,这些都是国外的科学家取得的成果。

慢慢地,杨舟发现自己的微博竟然沦陷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 黄金召唤师 三国:从落凤坡开始 我七个姐姐绝世无双 西游请回答:我真不想取经啊 最强道长:开局就是神仙 人在拳皇,开局挖了八神庵的家 斗破之我居然是萧家老族长 重生之年代纪事 我真不是隐世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