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苦秦久矣?(2/5)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用郡县制去控制国家拥有的土地,用军功爵制度来动员自君主以下的所有人,以便可以长久的存在与那个‘凡有血性,必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在这套体系下,从君主到庶民,是一个不存在赚差价的中间商的两级体系。
不同爵位的人可以从国家获得不同数量的财富,比如土地。
秦律之下的授田制有两面性,一方面把土地按照爵位等级进行分配,但同时也在按照爵位的不同,对各个等级能占有的土地数量进行限制。
既公士有且只能有一顷田,等级越高,所占据的田亩越多。
也即是说,授田制度和限田制度是同时进行的。
然而这只是关中地区等老秦人所在的地方的做法,那些被征服的山东六国故地,始皇帝为了不激起大的民变,所以采用的是‘使黔首自实其田’政策。
但这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贯彻落实的限田政策,必然导致了土地向少数人集中,既向富裕阶层集中,向权势阶级集中。
而不论是任何阶层,在没有实现智能化种田的时代,大量占有土地是没有用的,必须有人在土地上劳动,这些土地才能产生价值。
就像侯封送来的密报中说的那样,魏无忧隐瞒的数千隶臣,就是用来耕种他所在的家族控制下的土地用的。
也就是说,魏无忧通过行政手段,将这些人编入到民籍之中,然后再把他们招揽到自家的农庄中充当佃农。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