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荀氏三若(2/5)
从这点来看,清议界也并非完全是凭空捏造,有公信力也是理所应当。
再后来爆发了黄巾起义,皇帝和宦官一看要坏菜,于是就赦免了党人,生怕他们倒向了道家出身的黄巾。
党人被赦免,但清议却流传了下来,且当世人都以能得清议品评为荣。
大家都定了一个小目标,先c位出道再说。
人一多,称号就不够分了,于是清议界花样翻新,把称号也玩出了花活。
刚开始的三君,八俊之类的都是天下级的偶像。
后来又整出了什么凉州三明,这是州郡级的爱豆。
再后来,又有荀氏八龙,司马八达,这是家族级的新秀。
而今日被刘焉派来名叫荀谌的人,名列荀氏三若,也可以说是拿到了清议称号的大汉小鲜肉。
荀氏三若,指的是荀彧三兄弟,他们的字分别是文若,友若,休若,和司马八达类似。
荀谌在三若中的年岁最小,其人有辩才,擅韬略,历史上曾作为袁绍的谋主参与官渡之战。
而他最亮眼的战绩,则是说服韩馥将冀州拱手让给袁绍,其口舌之利,可见一斑。
毫不夸张的来说,荀谌堪称这个时代的嘴强王者!
林朝有心想将此人拉入自己的阵营,别的不说,以后遇到什么华歆,张松,祢衡,这类的嘴炮狂人,也不至于被喷得无法反击。
更重要的是,荀谌来了,他兄长荀彧还会远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