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兴亡皆是……百姓苦(上)(3/5)
说话的时候,赵云的目光一直望着荀攸。毕竟计策是他出的,现在总要询问他的意见。
但是一贯面瘫的荀攸,此时却极为严肃地摇了摇头。
只见荀攸站起来,先是郑重一拱手,随后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子龙将军,你言百姓无辜,但咱们的将士们又有何罪?
明明可以不用损伤士卒性命而破城,为何不用?
敌军三千人,若是据城死守,以南皮的城防,最少要一个月才能拿下。届时袁本初增援的大军早已抵达,我军再想拿下渤海,不知要多耗费多少士卒的性命。
难道南皮百姓的命是命,我军麾下将士的命就不是命?
将军此言,某不敢苟同!”
荀攸的意思很明确,你顾及百姓无可厚非,但不能因为想善待敌方百姓,而寒了麾下将士们的心。更不能因怜悯百姓,而贻误战机。
赵云坚持的,是林朝一贯的思想,战争这玩意,就应该限制在战场上。
而荀攸只看成果利弊。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士兵的性命和百姓的性命,在他眼中并无任何分别。
如何用最小的损失达成最大的战果,这才是他身为军师应该考虑的。
去年出兵泰山时,面对泰山贼吴敦,荀攸就曾提出过水淹之计,但被刘备当场否决。
为此,刘备还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夫济大事者,必先以人为本!
事后荀攸也曾认真反思了自己的行事风格,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
主公心系百姓,仁义为本,自然没错。
自己忠心谋划,尽人臣之本分,同样也没错。
错的,是这个乱世!
诚如林子初所言,只有尽快结束乱世,百姓才有立锥之地,生存之所。
听了荀攸的话,赵云一时语塞,再度陷入了两难境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