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鞭抽镇守(2/5)
朱棣是非常自私的,他不是个好人,甚至称不上一个好皇帝,他为了自己的皇位,为了自己的身后名,他拿着整个大明朝的国运在陪他一起赌。
为了自己的皇位稳固,他多次不顾祖训,违背朱元璋的遗命办事,还把洪武年间的诸多国策全部改革亦或废除掉。
如果他的心胸能宽广一些,不把大宁、赤峰等整个北方的卫所和军镇撤换掉,完全不需要花费整个国家的钱财和人力物力进行五次北征。
在洪武年间,宣府和大同这些地方还是非常安定祥和、百姓安居乐业的城市,但自永乐年朱棣开始,大明朝国策完全改变了。
连接蒙古和草原部落的边境地区,不在设立卫所驻防,全部被废除,太祖亲封驻守边关重镇的十三塞王被重新定藩封国,百姓大量内迁,以长城为界,慢慢开始放弃关外的土地。
等到了宣德年间,大同宣府这些地区变成了直面草原游牧民族威胁的重点防备区。
朱棣的想法很简单,既然信不过下面的那些人,那我就自己干,敌人来入侵了,我自己领兵出征总放心了。
京师三大营精锐从何而来,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军士,都是从原边境卫所的军士当中挑选编练的。
可他不知道的是,正是他这一想法而间接导致了日后明军战斗力大力下滑的原因。
没有了边军,一旦爆发战争就只能靠京师的军队去作战,但自宣德年开始,一直到正统年土木堡之前,京营的几十万军士,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战争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