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汉:开局震惊了汉武帝

第111章 对联(1/5)

目录

,大汉:开局震惊了汉武帝

对于刘病已来说,自然是简单。而对这一世的人来说,简直是无法解开。刘病已明了,他们之所以困扰,原因有三:

其一,他们不知道有对联这一文学载体。虽然说对联起源于秦朝,那个时候叫桃符,也有的说法是春贴,相传那时候的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来,人们便在桃符上书写一些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的对句,渐渐发展为对偶文学。

不过,普遍的说法,春联最早兴起于后蜀主孟昶。因他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结果,大臣们写的并不怎样,孟昶便写下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成为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其二,他们不理解对联规格和功能。对联一共有三句,横一句,竖立两句。上联,为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联为第二句,也称对句。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有和壁之妙,缺一不可。经常有人纳闷,竖立的两句哪一句为上联呢?这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从右往左书写,上联就被贴在右边,下联则被贴在左边。

另外,对联在实际运用中,上、下联文字不管多长,一般都没有标点,这也是格式上的一种特殊讲究。但在诵读时则却需要句读来断句了,要不然就弄不清楚对联到底写的是什么。

其三,他们也不懂得这副对联的出处。这是一副由明朝著名画家徐渭送给一位卖豆芽的老百姓的,同一字却不同音不同义的对联,寓意美好。长又是多音字,自然在拼凑起来时,妙趣横生了。

刘病已对众人微微一笑,来到对联前,举起手指对大伙儿说:“这是我在前几年偶然碰到的一个有意思的桃符。”

此时,有人点了点头,“原来是桃符上的祝福语啊,应该是个对句吧?”

刘病已笑了笑继续说:“这个桃符悬挂在一家豆芽工坊门口。”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从港综签到成为传说 舌尖上的斗罗大陆 东晋隐士 重生幕后贵族法师 三国之壮丽河山 提刑大人使不得 求求你出道吧 我为迪迦:当镇压一切敌 三体:史上最称职的面壁者 种田文的地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