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出口转内销?(2/5)
“他的作品个人风格太浓郁了,内容也并不适合大面积推广。”
坐在第二排的一位中年教授,趁着活动还没有开始,与身边的两位同事闲聊着。“好来坞电影越来越趋向流水线作业,同质化自然也越来越严重,韦恩格林伯格确实是最特殊的那一个,但他早期的作品个人风格太过浓郁,现在的作品虽然开始向商业低头,却还是太特殊了,根本没法大面积供其他导演学习推广。”
身边的两位老师都默默的点了点头,明白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韦恩格林伯格的作品,在座的哪位都看过不止一遍,作为一个老师来讲,其中最让人无奈的地方,就是根本没办法大面积推广。
黑色风格的电影,本身在北美和整个西方,这些年来都算不上主流,就更别说在这片土地上了。如果不是出现了韦恩,把黑暗风格化作品逐渐推向主流,恐怕这个类型的片子,仍然还会是小众影迷的狂欢,依然不会得到大众的认可。
“他的一些理念和手法,还是值得推广学习的。”一位年轻老师想了想,给出了个不同的看法。“我已经看过了《蝙蝠侠:黑暗骑士》,不管是史无前例的反英雄设定,还是整部影片中的主题理念、向观众传达的想法,这部影片都称得上伟大,虽然这部影片已经明显在向商业妥协。”
“受众,永远是这个类型导演的难题。”中年老师点了点头,显然也同意同事的看法。“不过韦恩格林伯格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明显找到了平衡点,他的电影从来都不缺少受众,即使是早期的那些作品当中也一样。”
“很简单,因为他的影片就算是艺术属性浓郁,也从来都能让普通人看得懂!”
一直沉默的另一位中年老师,给出了自己的总结,这句话,同时也收获了两位同事的赞同。
这个道理很浅显,但想要做到就没那么简单。因为不管哪里文艺片导演,实质性拍摄出来作品属性都相同,在所谓的文艺片领域里面,导演们从来都不是想要讲一个故事,更多的却是借着影片内容,向观众表达自己的情绪。
所以,很多观众在看文艺片时,会对晦涩难明的剧情感到迷惑,也会对大段大段的长镜头感到厌烦,大部分人看电影追求的是爽快、欢乐等最原本的感受,可往往文艺片想要给观众传达的却是导演的情绪,不可避免的就会显得小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