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手心手背都是肉(3/5)
在网络服务起步的初期,瀛海威启蒙了国人的网络意识,在网络服务的市场培育上功不可没。出于历史缘故,瀛海威是在整个行业的资源、环境都不成熟的条件下做起来的。瀛海威向国人传播了几乎所有关于因特网的基本概念。
在瀛海威科教馆里,每天要不断地告诉来访者什么是“网站”,什么是isp,什么是电信平台,告诉别人“ter”和“英特纳雄耐尔”的区别......许多老百姓就是伴随着瀛海威走进因特网世界的。
“瀛海威时空”网络是挂在中国科学院之下的全中文界面的交互网络,是当时国内唯一立足大众信息服务、面向普通家庭开放的网络。
记者、策划人出身的张树新很快让瀛海威获得了惊人的知名度。也迅速地穿上了领跑衫,跑在了还显得稀稀拉拉的中国互联网长跑队伍的最前头。
在这个尚未成形的市场中,张树新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了启蒙者的角色。瀛海威人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北京魏公村开办了中国第一家民营科教馆,所有人都可以在这里免费使用瀛海威网络,免费学习网络知识。
瀛海威还开发出了一套全中文多媒体网络系统,以低廉的价格为中国普通老百姓打开了一扇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的大门。
96年9月,国家经贸委属下的中国兴发集团决定投资瀛海威,总股本扩充为8000万股,大股东兴发集团与北京信托投资公司占60,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为600万股。
张树新的天树公司与姜作贤的卧云公司的股价溢增,无形资产1360万元加其它股权,比例下调为26,股值2120 万元,张树新俨然成为身价上千万的新生代女富豪。
人们在谈论金钱时,不再像过去那样羞羞答答,谁拥有更多的金钱,成了一个最值得炫耀的事情。百万富翁正以每分钟一个的速度在诞生。
与此同时,公司员工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了100余人,全国大大小小的媒体每天都在连篇累牍地宣传瀛海威和它的“书写中国isp传奇”的理想。
1997年1月,瀛海威与当时正如日中天的微软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春节,瀛海威全国大网开通,公司上下群情振奋。3个月内,上海、广州等8个中心城市的分站开设,其线上用户收入达到110万元。
公司在相关地方报纸上买了12个专版广告,宣布在未来3年内投资总额将达到5个亿,节点建设超过60个,所有的版面上都以一句充满激情的口号为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张树新是国内第一个提出“百姓网”概念的人。正是这个概念的出现让互联网走下“专业的神坛”而成为现代日常生活的工具。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