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激辩(1/5)
随着李青云出班弹劾,太和殿上静得出奇,不少人双目流露出了疑惑的神色,想要知道李青云接下来会有何“惊人之言”。1
“陛下,诗经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以为,臣等既然食陛下的俸禄,那么自然就要替陛下分忧而不是泛泛其谈,又或者严于律人、宽于待己,又或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至陛下忧上加忧。”
在众臣的注视下,李青云冲着洪熙帝一拱手,高声说道,“陛下,在臣看来,令陛下添忧,是为不忠不义,不能为陛下解忧,是为尸位素餐,有此两点而不自知者,是为沽名钓誉!”
此言一出,大殿上众人皆惊,李青云不仅三言两语就将李清正贬得一无是处,而且有理有据,从给洪熙帝添忧与解忧的角度入手,精辟干练,难道洪熙帝给李清正俸禄就是为了让他给自己来添堵的?
谁也没有想到李青云竟然下手会如此之重,实在是出乎文武百官的预料。
洪熙帝闻言不由得感到一阵舒爽,他的口才有限,辩论起来岂是李清正这个翰林学士的对手。
可李青云不一样,与李清正一样都出身科班,斗起嘴来自然是手到擒来,与李清正打擂台自然不落下风。
洪熙帝脸上的神色随即缓和了许多,颇为赞许地看向了李青云,试问满朝文武中,有几个人真正考虑过给天子解忧的?每个人都抱着各自不可告人的目的,李青云刚才的那一番话无疑是扯掉了那些大臣的遮羞布。
这意味着李青云身为翰林院的庶吉士,不仅将得罪翰林院的那些翰林,恐怕朝中的不少文臣也会暗中嫉恨于他。
如此看来还是先帝目光如炬,在如此众多的近臣中选了李青云来传遗照,毫无疑问,李青云不仅是一名忠臣,而且还是一名维护皇权的忠臣,不同于朝堂之上的那些只知道为了各自的利益勾心斗角的文臣。
“陛下,李御史所言乃强词夺理,臣据理谏言,岂是沽名钓誉?”就在这时,脸上涨得通红的李清正跪在殿门外,冲着洪熙帝高声说道,言语中充满了讽刺,“难道要臣向李御史一样,对危害大明江山的隐患视若无睹?”
对于一名文臣来说,尤其是谏臣,沽名钓誉是最凌厉的打击,将被视为人生中最大的耻辱。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