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章:第二集:江浙!(祝“风花雪月不识你我”新婚快乐!)(3/5)
“宁博舟山港,华国屈指可数的天然深水港,这里的繁忙,从唐代就已经开始,持续了1200多年,华国大约五分之二的油品,三分之一的铁矿石在这里聚集。”
“来自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600个港口的货物,在这里中转。”
画面中密密麻麻的集装箱依次码好在港口。
从上往下看,就像是一个调色盘,什么颜色都能够找到。
看的梁凤心向往之的同时也信心倍增。
这就是我们华国的实力才有能力建立这么大的港口。
要是换了别的国家,能不能建立出来都不一定。
但是《航拍华国》镜头的切换速度远远超过梁凤的反应速度。
画面此时又从舟山港切换到了一个海湾。
“u”形的海湾边上建立了一座小镇。
小镇延海而建,从大大小小的房子和高楼来看。
小镇上的经济不算差。
在在“u”形海湾的中间是海水。
在海上上停留着几十辆的船只。
船只有大有小,颜色也各不相同。
看到这幅场景的第一反应,梁凤脑子里面就浮现出一个对于现代社会十分古老的词汇。
渔村!
现代人在书上、在电视剧里面都听过“渔村”两个字。
但是很多人在现代社会对于渔村的印象都还停留在古早的时代。
但是其实现代的渔村早已超过很多人的想象了。
“9月,象山县石浦港内,所有的渔船蓄势待发,休渔已经4个月了,一场捕捞的盛会即将开始。”
“充冰设备通过长长的管道,将大约数十吨冰送进渔船的底舱,这些书可以让出海后被捕捞的鱼,在20多天中保持新鲜。”
梁凤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现在的渔村都已经发达到这种程度了吗?
紧接着旁白的下一句话,唤醒了梁凤尘封已久的记忆。
“月牙形的海湾会有记忆,石浦港曾是华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渔光曲》的拍摄地。”
“哦!!是《渔光曲》啊!“
梁凤一下子梦回到了小时候看这部电影时候样子。
这部电影是他童年的记忆,也是这部电影打开了他对于电影世界好奇的大门,从而踏上了从事这一个行业的道路。
“祭海,原本是渔民们出海前祈福的习俗,从98年开始,演变成一场盛大的表演,渔民的子弟,亲手将鱼苗放归大海。”
“感恩自然,才会得到丰厚的回馈。”
看着画面中的小孩子们穿着一个个颇具年代感的衣服,扎着红色双马尾辫子,手中捧着瓷碗。
瓷碗里面装着鱼苗。
周围围观的人群看着孩子们把鱼苗放归大海,顿时涌起阵阵欢呼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