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了!!!没换人,关于弗里德曼剧情解释,七大寡头科普(4/5)
霍多尔科夫斯基
原为共青团干部的霍多尔科夫斯基靠倒卖假酒发家。1990年,他从莫斯科市苏维埃执委会收购了htt中心,并将其改名为梅纳捷普—投资银行,一举步入金融界。1995年12月,霍氏以3.5亿美元收购了尤科斯石油公司45的股份。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梅纳捷普银行几乎破产。此后,霍氏一门心思从事石油生意,很快摆脱了财务困境。据《福布斯》杂志统计,从1997年到2003年,霍氏的财富由24亿美元增至80亿美元,在全球富翁排行榜上跃居到第26名,成为俄罗斯首富。
2005年,他因窃取国家财产、欺诈、恶意违背法院裁决及偷逃税款等四项罪名获刑8年;当地时间2010年12月27日,莫斯科哈莫夫尼切斯基法院对仍在服刑的霍多尔科夫斯基以及梅纳捷普银行前行长列别捷夫做出判决,认定霍氏在掌管尤科斯石油公司(oao&ns)期间“偷窃290亿美元原油以及通过犯罪渠道洗钱”之罪名,追加最多可能8年的第二刑期。
斯摩棱斯基
1989年,斯摩棱斯基创办了首都储蓄银行并担任总裁。1996年11月,他获得全俄第五大银行农工银行的控制权,首都储蓄—农业银行成为全俄八大银行之一。
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首都储蓄—农业银行”遭到毁灭性打击。同时,俄内务部调查局开始调查斯摩棱斯基非法经营案件。为此,斯摩棱斯基不得不跑到维也纳去避难。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当年春天俄总检察院冻结了斯摩棱斯基的股票,并对其进行国际通缉。后来,由于内务部调查局发生人事变动,俄检察机关撤销了对他的起诉。近几年,斯摩棱斯基的生意越来越差,几乎“奄奄一息”。
维诺格拉多夫
1988年10月,维诺格拉多夫成立了私人银行———莫斯科国际商业银行,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在1998年金融危机中,国际商业银行遭到致命的打击,所欠23万储户的存款无力偿还。在俄中央银行没收了国际商业银行营业执照后,1999年维诺格拉多夫申请破产。2001年,俄罗斯审计院指控他非法转移资产,但司法机关没有追究其刑事责任。在“七大寡头”中,维诺格拉多夫输得最惨,正如他的姓氏意为葡萄一样,他已是一串烂掉的葡萄。维诺格拉多夫深居简出,俄罗斯媒体差不多将他忘了。
马尔金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