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这个仗该不该打?(2/5)
又一个新编的团部参谋陆鑫也站起来发言:“一个小时时间,很难把部队展开,对日军进行有效的打击。
只能是打成一场遭遇战,鹿死谁手,得看双方的兵员素质以及武器装备!
日军的军事素质相信诸位不用我多说,我军刚刚整编,之前全是溃兵,军事素质有多差,相信诸位也不用我多说。
所以说,现在我军4000人,但对上日军一个大队1100号人,孰胜孰败,尚未可知!
要知道,在长沙战场上,我方伤亡与日军伤亡比例高达1:9。
在淞沪会战,伤亡比例也相当悬殊,难道那些士兵都不能打吗?
当时,委座视作能稳住阵脚的桂军第七军,第48军,破天荒的敢对日军发起反冲锋,但结果又如何?
还是伤亡殆尽,所以延缓了日军速战速决之行动,但与大势无改。
我的意见,是暂避锋芒!
等过段时间,哪怕再过一个星期,我们将队伍整合了,将战士们的军事素质练出来了。
那个时候再打,伤亡就会更小一些!”
林译和孟凡了虽然现在是营长,但是他们其实都是从小兵上来的,阿译虽然上过几天军官培训班,但那是速成的,跟这些正规军校出来的军官说话都没有底气。
在作战方面,他们是可以的,但是在统筹全局方面,他们还是有所欠缺。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