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细作(二)(3/5)
当初他的友人给他的评价是什么呢,信明少大节,深沉多智……瞧瞧,听上去不怎么顺耳,可一个商人却被人提及大节,深沉多智之类的字眼,无疑是对其人的一种褒奖。
武士在晋阳交游往来,广结善缘可不是一句空话,不然当日王威等人作乱,也不会事先被武士知晓,和人家一比,在马邑掀起暴乱的刘武周,简直就是土鳖了。
人家武士的投资项目,前期经过考察,后期收益也能得到保证。
武士本人跟着李渊去了长安,可他在晋阳留下了很多首尾,本来是想跟续来的齐王李元吉打好关系,不成想却有了意外的收获。
李破领兵南下,连败唐军,几乎是摧枯拉朽般就将李唐赶过了黄河,而武士在晋阳留下的遗产顺便也就成为了李唐的眼线。
时至今日,李渊再想听到晋阳乃至于河东的消息,大部分就都是武士的了。
今次冯谦礼出奔,是因为他的好友在牢中跟前齐王府司马刘政会,以及李神通两人搭上了线,寻到冯谦礼合谋,欲传信去长安……
可以说,这件事和之前往关西通风报信的案子都不太一样,技术含量比较高一些,也并非是有人慕李渊贤名而起意相投,而是基于义气,再有利益相诱,谋划了很长时间,才做出来的事情。
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只是冯谦礼用错了人。
冯谦礼为遮掩行藏,只带了三个扈从,其中唯一知情的只有他的长子……要远离故土,干的还是掉脑袋的事情,冯谦礼最终还是把儿子给带上了。
老子要做大事,不顾亲族生死,儿子却不太同意,犹犹豫豫的跟着出了晋阳,眼见离家越来越远,想起母亲的慈爱,兄弟的友爱,妻子的温柔,幼子还尚在襁褓之中,而此去可能再难相见,即便父亲说的再是天花乱坠,也是白搭。
到了介休,儿子就趁机把老子给出卖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