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大势(十三)(2/5)
后来无论是高纶还是高氏就都倒霉了。
高氏父子同吟一女,并闹出人命的案子在长安闹的沸沸扬扬,顺便还收拾时任长安令的齐王李元吉,可谓一石多鸟,过后还抓不住一点旁人操弄的把柄,可见秦王之阴狠毒辣。
如果说这还只是高纶治家不严,私德有亏,还能勉强在户部立足的话,那么后来高纶的侄儿在蜀中勾结匪人,劫夺大军粮草,欲投萧铣的事情发作,高纶这个户部尚书也就实在当不下去了。
按照惯例,皇帝一旦发火,就有削职为民的事情发生,于是高纶倒霉的成了平头百姓。
将大贵族削职为民可以说是这个时间段的一个常见处罚,大部分人过不了几天就又被起复了。
大概相当于皇帝当头给了你一棒子,过后又想起你的好来,拍了拍你的肩膀? 又把你从地上搀起来了。
从皇帝的角度来说? 这很有为政的艺术,既能让你敬畏,又能让你感激,多好的事儿啊? 不妨多干一下。
实际上呢,这完全是皇帝自己的错觉,就拿最近的事情来讲,李渊被杨广削职为民过,窦威和窦抗兄弟也被削职为民过,最后你瞧瞧,这些人抽空子就给皇帝狠狠来了一下。
高纶是特倒霉那种,太子不在京师,裴寂,李元吉等被秦王收拾的老老实实,再不敢随便作妖。
加上与汉王李定安的战事越来越是不利,情势日渐不妙,于是高纶这个人就被大家有意无意的给遗忘了。
高纶自然非常不满,秦王一党也就罢了,太子这边就很不地道,户部有多重要不必细说,就说在给河边大军分配粮草上面,户部在高纶的指使之下,可没少给潼关便利和偏袒,更没少给秦王部属制造了麻烦。
这般出力,太子一党中也很是罕见,如今因罪得咎,太子可曾为我高纶说上一句话?用上一分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