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双壁陨落(4/5)
边令诚宣旨道:“事君之节,危而不变,为臣则忠,贰乃无赦。行军副元帅高仙芝,调度乖方。前有失陕郡百里之地,后有克扣军饷。朕闻治军先治将,则军令行焉。着将高仙芝速斩于潼关,以儆效尤。”
高仙芝听了,自辩道:“我失去陕郡百里土地,固然当死。但克扣军粮根本是子虚乌有,求上使明察。”
边令诚冷笑道:“少废话,速度领死。”
高仙芝对左右问道:“大丈夫死则死矣,但恐留污名在世上。在座诸位可愿意为我作证,证明我没有克扣军粮。”
左右齐声道:“可以。”
士兵呼声震天,让边令诚不禁后退一步。
高仙芝望着封常清的尸体,从容笑道:“封将军随我在安西,始终担任我的助手。我走后,封将军又接任节度。今日共同赴死,莫非是天意乎?”言讫,抽出佩刀自刎。
附近众士兵看到两位将军先后亡故,都流泪不止。
边令诚恐引起军队哗变,不敢惩治这群士兵。只令人将尸体就地掩埋,自认为是仁至义尽。
高仙芝者,高句丽人氏。少年戎马,后纵横西域,征讨小勃律等都是其军事才华的体现。但贪财灭了石国,导致唐廷在西域的声望大跌。惜哉悲哉!
封常清者,蒲州猗氏县人。少年时孤苦无依,漂泊无际。在高仙芝的任用下成功步步高升,远征大勃律也是其才能的体现。如此良将,最终冤死刀下。
《新唐书·封高列传》道:观杨国忠之奏事,边令诚之护戎,又掣肘于军政者也,未可偏责三帅,不尤伊人。后之君子,得不深鉴!
三军失帅,玄宗皇帝立刻起用病重在家的哥舒翰,召为兵马副元帅,统兵八万前往潼关据敌。
哥舒翰早年酒色财气样样没有荒废,如今到了还债的时候,早已是疾病缠身无力再统军镇守潼关。于是上表推辞,皇帝不许。
李亨进言道:“哥舒翰重病在身,已经是强弩之末。这样的将领,派往潼关是不行的。请陛下再派别的大将前往镇守,实在不行,耳臣愿领兵死守潼关,保大唐社稷。”
玄宗当然不许:“太子位居储君,不可轻易离开。当此时刻,岂能前往据敌。哥舒卿家一定能够带兵平叛。”
杨国忠也跟着拍马屁道:“陛下英明,哥舒翰一定能不负众望。”
相比于高仙芝和封常清这些西域的大将,杨国忠更信任哥舒翰一点点。
李亨还想再劝,玄宗直接喝退。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