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大破贼军(4/5)
经此一战,常山七个县望风归降,只有九门县和藁城还在史思明手中。
两军在常山郡内形成了对峙之势,这个时候就看谁的生力军先到,谁就可能掌握战局的主动权。
很不幸史思明的援军五千余人,正在赶来的路上。而郭子仪还在完成朔方附近的清扫工作,尚来不及支援李光弼。
李光弼面对危局,依旧镇定。命手下乔装打探,看史思明的援军到了什么地方。当得到消息,知道史思明的援军在常山东南九门县南面的逢壁休整。立刻亲自挑选步骑两千余人,沿着河道潜行,一路前往逢壁。
到的时候,叛军正在休整。
李光弼亲自上阵,领军对叛军发动袭击。叛军登时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无数。经此一役,史思明不得不一面死守九门和藁城坚守不出,一面派人继续去求援。
李光弼获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一面休整一面向郭子仪遣使求援。
此刻郭子仪还在休整军队,得知李光弼的求援后,立刻出发,准备和李光弼合兵一处,共同对付史思明。
这段时间里,天下大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安禄山见西进攻破潼关一时无望,而史思明又败在李光弼的手中,不得不调整战略,选择四面出击。
一路大军以阿史那承庆为将,出兵进攻颍川郡向南发展。一路大军以张通晤为将,出兵进攻雍丘,试图向江南发展。
这个张通晤就是张通幽的哥哥。
消息很快传到皇帝的耳朵中,玄宗皇帝立刻召宰相们到兴庆殿内,商议对策。
太子李亨奏道:“安禄山这是在西不能过潼关,北又连连受挫后调整的部署。儿臣以为只需派大将,镇守要道不与敌兵交战。等到郭子仪和李光弼汇合后击败史思明,夺占范阳,一切就迎刃而解。”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