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夺鼎1617

第三百七十八章 南京风波(下)(4/5)

目录

在行辕中盘桓了两日,同傲蕾一兰处的如同姐妹一般的李贞丽,仍旧是做男子打扮,不过,换了一身类似于南中军军官的行头,锦袍披风,腰间悬着那柄倭刀,越发显得别有一番英姿。左手拉着同样做军官打扮的傲蕾一兰,脸上满是兴奋的红晕一路为眼睛不够使的傲蕾一兰讲述着大报恩寺的典故,介绍着寺内的建筑。

二人身后,几个丫鬟婆子随着李香君紧紧跟随,一个年长的婆子偷眼看着李贞丽被滋润的容光焕发的脸庞,再看看李香君那满头珠翠,心中不由得胡思乱想起来,转眼看看周围如狼似虎的近卫们,硬生生的将那些念头打消,“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守汉倒是不知道随行众人中有人竟然能够联想到帷幄秘事,只听得一身云锦袈裟宝相庄严的方丈讲述了一番这大报恩寺的由来,又在报恩寺琉璃塔下随喜了一番,听得方丈说,当年建造此塔烧制的琉璃瓦、琉璃构件和白瓷砖,都是一式三份,建塔用去一份,其余两份编号埋入地下,以备有缺损时,上报工部,照号配件修补。

听得这话,守汉不由得心中大笑,“这个可比德国人的油纸包牛叉多了!你们也就是弄点水暖管件,我们可是把一座塔的零件都预备下来!”

“方丈,本官此番前来,一为瞻仰宝刹,二来,烦请方丈及合寺僧众为我南粤军历次为国捐躯将士做一场水陆道场,以超度英灵。三来,据说如今天下各寺庙之经文皆出自贵宝刹,在下想请回一套,在南中各地弘扬佛法。”

大报恩寺在明清两朝一直是中国佛经流通的中心,特别是以编撰、雕刻、印刷汉文佛典的总集大藏经而著称。

能够出资雕刻印刷一部大藏经,一直被佛教徒视作是至高无上、功德无量的盛事。

明清两代,大报恩寺在这一领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在明清出现的5部大藏经中,有3部官刻与大报恩寺及其前身天禧寺有关。其中直接相关的为《初刻南藏》(以前称《洪武南藏》)、《永乐南藏》。而在北京雕刻的《永乐北藏》,不仅以《永乐南藏》为范本,而且其主持者有不少是来自大报恩寺。

经版雕刻于大报恩寺并在该寺长期保存、印刷流传的《永乐南藏》,影响最大。可以说,自永乐十八年(1420)《永乐南藏》雕成以后,大报恩寺一直承担着全国绝大部分寺庙的印经任务,是中国佛经流通的绝对中心。《永乐南藏》到底印了多少部,已难以统计,不过,仅郑和就曾先后印造过10部《大藏经》,遍舍天下名刹。(嗯?似乎又发现了一些不对的地方?)

“宁远伯有此宏愿善心,乃是我佛乐见之事。”有人上门求经,方丈如何不答应?

“烦请请过缘簿来!”

大报恩寺的知客早已将缘簿备好,笔墨齐备。

“烦请写上,每月供奉灯油五百斤。另有合寺僧众每人四季衣服衣料一套。妆点佛像所需宝石珍珠各一斗,另有黄金一千两,以供重新妆点佛像之需。至于说大藏经之事,本官愿意出五千白银,求取一部大藏经及雕版。”

如此巨大的一笔布施,刹那间令方丈、僧官、知客等人不由得如同听得天花乱坠的讲经说法,听得西天佛祖驾前三十万只迦陵鸟齐声欢唱。

知客忙不迭的在缘簿上笔走龙蛇将这份布施工工整整的誊录在上面,“烦请伯爷过目。”

“不必了,二哥,您来看看就是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峡谷之巅 重生史莱姆从DNF开始 震怒 男神从签到开始 独奏诸天 带着青山穿越 信息全知者 山村小神医 南宋异闻录 都市之崛起从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