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当流寇不再流(四)(4/5)
相比较丁、杨、虎三部的近乎于溃败、放羊似的撤退队形,左良玉的部队算得上是井井有条了。平贼镇的骑兵虽然不多,不到一万人马,但都是左良玉多年来精心收集、锻炼出来的,有明军的家丁,也有不少他在打张献忠等各部农民军时收拢到手下的降贼,算得上精锐。他抽调了一千余骑兵在后掩护,又有三千骑兵分在两翼。还派了许多游骑在行军大队三四里外巡视,如发现敌人,全营马上可以占据地形,列阵迎战。另有二万步、骑精兵作为中军营,随着他的最精锐的帅标营三千人马,一同前进,倘若某处出现危急,随时可以策应。
太阳慢慢地爬上了头顶,经过紧张的奔跑,左良玉的这十余万人已经将通许县城远远的抛到了身后。骑兵还不怎么样,步兵已经显得困乏。在平时也许跑这么远早就不能保持精神,今天就不同了,大家逃命要紧,累便累些了。
听得远远的从东面传来的喊杀声,战马的嘶鸣声,左镇的人们开始佩服大帅当机立断,否则李自成大军杀来,大家也是一样被追杀的。
左良玉也是颇为得意,想来那群流寇不知道他会逃走得这么快,不曾派人马拦住去路。
但是,世事无常。又走了一二里路,他们发现在行军队伍的侧翼开始有闯营的骑兵追了上来,人数约有数千人左右。骑兵的背后则是万余人上下的步兵队伍,在春天的大平原上,卷起了阵阵烟尘。
左良玉心中一惊,立刻命令后队做好迎战的准备。但奇怪的是,这支义军并不逼近左军,总保持着二三里路的距离。有时派出小股骑兵前来骚扰,并不认真打仗,与左军稍一接触便退了回去。就这样,左军在前面走,他们在后面走,好像是送行一般。
左营的将领一般都富有作战经验,见此奇怪情形,丝毫不敢松懈。也有些人心中感到纳罕:为什么李自成的这一支大约两万人马不穷追猛打呢?他们人数虽少,但这些日子来休息得好,精力旺盛,如果猛冲一下,左军是会吃亏的。这么想着,有人就在马上小声议论起来。
左良玉知道将领们心怀疑团,在马上望了望左右亲随,说: “这有什么可稀罕的?自古打仗,谁都知道有两句话,就是‘穷寇莫追,归师莫遏’。现在我们不是打了败仗,是全师退出战场,万众一心,军容严整。李自成、罗汝才等辈不愿同我们打硬仗,怕损失他的人马。他们跟在后面为什么?还不是想把我们沿路遗弃的军资、马匹抢去,看我们有机可乘时捡点便宜。要紧的是我们自己不疏忽大意,不给敌人便宜捡。”一个身边的将领说:“大人,跟在我们后面的只有流贼的一小部人马牵制,我担心他的大军会随后追到。”
左良玉鞭梢向东一指说:“我想,他吃柿子捡软的。眼下他的大部队人马,正在一心一意地去消灭了、杨两军,两天之内不会全力来追我们。这些人,不过是在窥视我等虚实!不要管它,只管走!”
但是,事与愿违。左良玉想走,那支人马却是如附骨之蛆一般紧紧的贴了上来。骑兵距离左良玉大军的距离也从二三里推进到了里许。大队步兵更是迈步在平原上奔跑起来,将原本就烟尘弥漫的大平原,变得更加喧嚣。
“娘的!父帅,这股流贼太可气了!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只怕我们走也走不顺当!”在后军督阵的左梦庚带着百余骑兵冲到了左良玉近前。
“也好!列开阵势!咱们速战速决,吃掉流贼的这二万人,给李自成留点纪念,咱们再去尉氏休息!”
一声令下,平贼镇的十余万人在传令官的吆喝声中,逐渐停住了脚步,各部军官们开始缓缓的调整阵势,将原本正面向南的队形,变更成为坐东朝西。
“你停下来就好办了!”
在追上来的这股队伍当中,几个少年将军举着手中新得的望远镜冷冷嘲笑着不远处的左良玉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