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夺鼎1617

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昭寺南北粉撕逼(2/5)

目录

按照文成公主所选的位置,建寺首先要填湖。当时主要的运输工具是依靠山羊背着装着沙和土的袋子。就这样把这个湖泊给填平了,给大昭寺奠定了基础。其实拉萨这两个字就是从大昭寺演变而来的。最早拉萨不叫sa,古文书上都是rasa(即“惹萨”),ra的意思是山羊,sa则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后来因为修建了这样神圣的纳佛殿,里面供奉了佛祖的像,有佛经、佛塔,还有四面八方的信徒来这里朝圣,大家都认为这个地方是佛地,所以又改称拉萨——在藏语里是佛的意思,sa是地。意思便是佛祖的土地。大昭寺共修建了三年有余,为了纪念白山羊的功绩,佛殿最初名为“惹萨”,后改称“祖拉康”(经堂),又称“觉康”(佛堂),全称为“惹萨噶喜墀囊祖拉康”,意即由山羊驮土而建的。“大昭”的名字据说与始于15世纪的“传昭大法会”有关。

大昭寺的布局方位与汉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东面西的。主殿高四层,两侧列有配殿,布局结构上再现了佛教中曼陀罗坛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寺院内的佛殿主要有释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师殿、松赞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鲁派的护法神)、神羊热姆杰姆殿、藏王殿等等。寺内拥有各种木雕、壁画。

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 从大昭寺金顶可以看到大昭寺广场,右边远处山上是布达拉宫,近处的柳树是“公主柳”,相传是文成公主所栽。公主柳旁,映入人们眼帘的两块石碑,南边一块便是著名的唐蕃会盟碑,又称甥舅会盟碑,因为立碑的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娶的是唐朝皇帝的公主,所以自然他的孩子自然就要管以后的唐朝皇帝叫舅舅了。

这通石碑立于唐长庆三年用汉藏两种文字刻写。当时的赞普赤德祖赞为表示唐朝与吐蕃王朝两国世代友好之诚心,立此碑于大昭寺前,碑文朴实无华,言辞恳切,以求“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务令百姓安泰,所思如一”和“永崇甥舅之好”之目的。

从大昭寺正门而去是天井式院落是藏传佛教中“格西”(藏传佛教中的高级学位,相当于博士)的产生地。公元1409年,黄教开山鼻祖宗喀巴在大昭寺创立传昭大法会,并将之确立为藏传佛教界最大的法事活动,从此黄教声名鹊起.法会期间各大寺庙的僧人云集此院,观看被寺庙推选出的杰出僧人进行激烈的答辩。院落东侧有数排酥油灯,白天也总是长明不灭。由这里各个家庭的人负责加酥油。酥油灯后是大昭寺主殿正门,大昭寺最早的建筑都从正门开始;主殿前由于多年信徒的摩擦,门口的石头地板光亮如镜。大殿左右各有一尊巨大的佛像。左侧为红教创始人密宗大师莲花生,他本来是印度的佛学家,公元八世纪进藏,在他入藏以后藏区开始出现密宗。右侧是未来佛。

与乌斯藏各地的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所不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这里虽然也经历过两次信奉原始宗教苯教的贵族大臣所发起的禁佛运动的打击,使大昭寺或沦为屠宰场,或遭到封闭,而释迦牟尼像两次被埋于地下。但是,在灾难过后,这座寺庙却是又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昭寺不仅仅是一座供奉众多佛像、圣物以使信徒们膜拜的殿堂,它还是佛教中关于宇宙的理想模式――坛城(曼陀罗)这一密宗义理立体而真实的再现。乌斯藏在实现了之后,“噶厦”的政府机构也设在大昭寺内。在康熙年间,被岳飞的二十一世嫡孙岳钟祺攻破拉萨,赶走了盘踞拉萨裹挟几位活佛的准噶尔人之后,清军便从此堂而皇之的驻扎了下来,成为了继元朝之后第二个在拉萨驻军的政权,进而为日后大博学珍宝智者和大海上师两位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制度奠定了基础,而这个金瓶掣签历来都是在大昭寺进行。顺带说一句,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这个角度上,岳钟祺的功劳比起他的那位精忠报国的祖先来强的不是一点半点。便是再有一百个劝他起兵报祖先世仇的傻帽曾静也比不过岳钟祺一人。比起他纵横青海、乌斯藏、康定、回疆巴里坤草原的功绩来,也只有舆棺出关的左宗棠、王胡子、张国华等人能够与之媲美。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峡谷之巅 重生史莱姆从DNF开始 震怒 男神从签到开始 独奏诸天 带着青山穿越 信息全知者 山村小神医 南宋异闻录 都市之崛起从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