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狡兔三窟(上)(3/5)
“日子自然是忙碌得紧!不过,也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令出法随!整个山东都在咱们的炮口下面,就算是孔家孟家,对于大公子的将令,哪个也不敢不听!”
喝了几杯酒,罗汝轩的话匣子渐渐打开。他不无得意的描绘起山东政令畅通的景象来。
“再说了,得罪了大公子,大公子一声令下,所有的商铺都不准买他们的棉花,不准卖粮食给他们,那些大户人家守着一堆棉花就只能全家老小抱头痛哭了!”山东各地已经开始出现了规模不等的棉花种植园,地主们纷纷放弃种植粮食作物,转而种植棉花这种可以大把换钱的植物。
从每年的八月十五之后,便有大批的船只停泊在沿海各个港口,准备将收获的棉花海运南下,运到上海、广州,或是更远的南中去纺纱织布。南下运的是棉花,是人口,北上运得则是粮食和油盐等物。粮食换棉花,换人口,这是已经很成熟的一条交易产业链条了。
随着南粤军的战略调整,北上的船只越来越多,除了运载粮食油料食盐布匹之外,大量增加的是各类军事物资,火药、炮弹,弹丸,药品,救命包,军服、鞋袜、肉瓷罐、各种腌腊风干的肉食等等。都是令人眼热的好东西。
不过,,也有些更加令人眼热心跳的货物。
随着佛山等地冶金加工业的而渐渐复苏,南粤军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将河静的一些加工企业搬迁北上,到佛山等地安家落户进行生产,有的是全体人员随同设备北上,有的则是设备和一些技术人员北上,技术工人留在河静进行新厂的升级换代之用。
这些被大船运到佛山和上海等处的工场,在有心人眼里,比一船船运来的粮食布匹还让人眼热心动!
“兄弟,大公子打算如何安置王龙兄弟和你们?”罗明祖给罗汝轩满了一杯酒,因为同姓的缘故,他便很是亲热的称罗汝轩为兄弟。
“大公子那是没得说的!”罗汝轩先是没口子的称赞了一句李华宇,然后同罗明祖、吴良辅等人干了一杯,这才吧唧着嘴得意的说起了归顺之后的境遇。
按照王龙本身的想法,兵马稍稍休整一下恢复体力和士气,请李华宇为他补充一些粮草给养和弹药,他就立刻反攻回去,“咱老子给李瞎子点颜色瞧瞧!把河南这几个府的地盘都夺回来,算是咱们的投名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