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李守汉翁婿开荒(2/5)
见父王说到了兵马粮饷之事,不由得顿时让李华梅胸中豪气顿生。
“父王!打便打!难道我们李家还怕他多尔衮不成?!论起兵马来,儿臣日前在公事房也检点过兵司送上来的文书,各镇兵马,到位的已经有了接近六十万人!其中有三十万人已经开到了闽浙边境地带,只需数日便可进入浙江。或者是经赣南直接开进江西!”
“说到粮草,别的地方咱们便不提了,单说在这松江府,还有在这上海商贸区,吴淞口外的几处岛屿上,便储存了足够二十万人支应半年的粮草油料。火药炮子军装器械等物更多!咱们还怕打不赢他多尔衮?”
说到兵马钱粮,李守汉也是颇为自豪的,几十年的埋头苦心经营,终于在这个时刻见到了效果。严格按照道、府、县、乡镇、村、甲落实的各级行政机构,平日里便执行着寓兵于民的法规。凡是成了丁的青壮年,必须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在农闲时节接受军事训练,如果你不想接受这个规矩,那么也简单得很,立刻便有村子里的人到你家来帮你拆房子、搬家。然后,你家里的田地也会换个主人。“任何人都不能光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而且,这不仅仅是义务,在那些习惯土里刨食的老一辈看来,让子弟们出去接受训练,不但可以省下家里几个月的口粮,还可以结交一些朋友,见见外面的世面。如果运气好得话,也是一个进身向上的机会。总是有隔壁村的老谁家小谁,跟着哪位将军出去平乱打仗,缴获的战利品、赏钱就把家里的房子给翻修了,又向官家领了执照,准备再开几百亩的荒地这类的消息传来。
几十年的潜移默化,南中的百姓已经不再把当兵当做一条穷途末路时的求生选择了,而是作为一条向上改变提高家族和个人生存状态的道路了。所以,一道动员令下达,立刻便召集了几十万在内地将领眼中“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精锐之师。本来就是嘛!这些兵马都不是那些生瓜蛋子的新手,都是经过数月甚至半年以上军旅生涯的人物,熟悉军中制度,熟悉各类旗帜信号,熟悉手中的器械,这不是精锐是什么?
如果不是李守汉顾忌到担心抽调人马过多,会对南中社会造成动荡,进而影响了南中各地的工农业生产,他可以一下子便召集二三百万人马出来。反正库房里有的是粮食,足够养活这些人的。
他也不止一次的听到主管粮食存储的户司主事向他抱怨,说什么自从停止了向中原各地出售粮食以来,南中各地的仓库里堆满了粮食,光是官仓里就堆了至少十几万万石稻谷,这还不算各地数目更加庞大的地方仓库,各处村子里的思无仓等义仓性质的库房的储备数目。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