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千古兴亡多少事(七)(2/5)
那是和他在衮州看到的百姓,不同的精气神外在表现。
他没有开口询问,知道问了也没有人会跟他说话,也没有想着下车,去问问过路的行人,冀州怎么样。
只是感受着官道的平整,就能明白其中一二。
进入冀州的时间越长,他的感受就越是深刻,在路过一个村镇的时候,还能够听到有一群小孩子读书的声音。
他凝神听了好一会。
只有一些千字文当中夹杂着三两个故事,还有就是那些成语解释,却没有一种是关于儒学的东西。
那些他小时候,刻苦用功读过的书籍,似乎已经从根本上就消失不见了。
在心中有了失望的时候,又想着,反正路途还长,总能再遇到村子的,也总能再听到那些读书声的。
也总会有人还记得儒家的经典。
只是让他失望的则是,村镇有很多,读书声也没有断绝过,可再次听到的时候,说的都是一些类似于珠算的口诀。
一时间他心中有些迷茫。
珠算口诀的位置都已经超过了圣贤书,那么儒家还有什么传承下来?
四书,五经?
还是琴棋书画?
好像除了这个,也就没有其他东西了。
于是越是离着京师越近,他就越是沉默。
京师他以前来过,皇宫也进去过几次,可那还是在前朝的时候。
在崇祯刚刚继位的时候,他还暗中嘲讽过,历史上兄弟之间让位的,也不是没有,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很好。
可在崇祯拿到了自己的权利之后,却又想着,皇上什么时候把他召进宫去,让他好好的说一些儒家经典。
可是等啊,等啊。
等到最后,都没有等到那样的一份诏书,却是等来了自己的女媳,因为朝堂问题将要被判刑。
这哪能够。
好歹还是孔家的姑爷,女媳不要面子了,孔家还是要的,可一封奏疏上如,却是泥沉大海。
最后女媳回来之后,他还以为是自己的功劳。
只觉得皇上到底年轻,脸皮嫩,所以才没有回话。
可后来的事情发展就不是他想的那样了,又从某些小道消息中得知,皇上根本就没怎么在意过他的奏折。
再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官兵进衮州,一日一个变化,让大部分的衮州官吏都亡命而逃。
也就他们孔家,家大业大,根本就不怕谁欺上门去,可自信的结果,就是全家人都被拉去修路。
而他自己万般无奈之下,就只能上京面圣,看有没有机会被皇上放过。
“将军,孔家家主已经带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