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千古兴亡多少事(九)(2/5)
“皇上,内阁首辅李长庚李大人来了。”
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守规矩,做事谨慎从不逾越,看不出有什么大才,可有时候一个谨慎就够了。
“请他进来。”
崇祯思索着,真的要把王承恩给放出去了,自己的身边还是缺少像王承恩一样的人才。
得找个机会让王承恩给推荐一个。
散了朝会,李长庚也是没有走出多远就又折返回去,进了皇宫。
朝堂上的事情,从来都没有小事,孔胤植在朝堂之上为自己辩解,皇上三两句话三两句话回应。
看似说的儒学,可实际上说的什么,他自己心里清楚。
学派没有什么对错,也没有什么好与不好,就是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星湖的推卸责任。
见了好处往上扑,有了难处就互相指责。
末了还要引经据典,说都是自己的正确,别人的错误,总之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
而官也相应的越来越难做了。
各种条条框框下来,只需要按着步骤走,就绝对不会有事,哪怕是任何一个听得明白道理的老百姓,都能上去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
这也让许多官员都有了一种危机感,只要做得到不好,就一定会被换掉。
换上来的人或许没有他们聪明,可人家肯踏踏实实的干活啊。
对于现在的大明,也就足够了。
李长庚缓步走进了御书房。
之前他经常来这里开会,办公,回来就去了文渊阁,也有好长时间没来过这里了。
“来了,坐。”
御书房里此时只有崇祯和李长庚两人。
李长庚行礼之后坐下问道:“皇上今日的问话,可真是金玉良言啊,以前臣可没有从这些方面,看待过儒学的问题。”
一边说着,一边仔细的观察着崇祯的态度。
“不是你们没有想过,而是你们学儒学的人,本来就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别人的问题,一句奇技淫巧,就能让大明少了很多的工匠。”
说罢,崇祯摇头叹息。
此时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哥哥,做皇帝似乎只是他的副业,只有做木匠才是主业,只可惜朱家没有多少选择,只能在矮子里面拔了一个高个。
若不是自己的哥哥还真的有两把刷子的话。
也不会第一次落水,第二次服药,来一个红丸案,然后人没了。
堂堂大明的皇帝,被一棒子儒生玩弄于股掌之上,最后大明搞得乌烟瘴气,还觉得皇帝不行。
是皇帝不行?
还是做皇帝的不听他们胡咧咧了?
旁人怎么看待他的哥哥,反正崇祯是真的很敬佩的,虽然他把嫂子照顾的很好,可不都是应该的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