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鼓角临风悲壮(三)(2/5)
舆论的引导,崇祯一直都在做。
然而收效甚微,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老百姓都没啥知识,根本就分不清楚对错,只管对自己是不是有利。
这样的想法,本也没有错。
可错就错在,有人在混淆视听,最后还听信了某些人错误的言论。
不因言获罪,确实是一项进步。
就是唯一难办的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很难筛选的出来。
“皇上,卑职···卑职不怕。”
孙传庭把心一横。
很早之前,他活的什么样子,现在他活的什么样子。
略一对比,就是云泥之别。
做事不需要小心翼翼的对文官赔小心,也不需要做一些礼尚往来的勾当,自己的家里也跟着开办了工厂。
有了钱财,也不需要为了贪赃枉法去昧良心。
过去不曾有,也就现在有了。
对大明的忠心他有,现在又和变法后的大明,经济上有了深层次的融合,他哪还有多余的选择。
“不怕最好,其实这些人啊,只要过了一两代人,不用去管他们,自然就会销声匿迹,”
好的生活,总会教会人怎样的去面对人生。
而不是蝇营狗苟的一成不变。
崇祯转悠了两圈,随即坐下,目光严肃的看向孙传庭。
“给我说说南京现在如何了,李定国的工作开展起来了没有,周围的各个县城,是不是有人在消极做事。”
崇祯派出来的官吏很多,却也没有办法深入到方方面面。
在某些时候,还是需要当地有名望的人,来宣扬大明的国策。
南京城,不比雍州和冀州,也比不上衮州。
特殊的位置。
让南京城周围的许多事情,都变得复杂了起来,也就是魏国公徐文爵他们一帮人干的不错,要不然,想要瞬间的展开官府的工作。
李定国不多掉一点头发,还真就打不开局面。
清理贪赃枉法的官吏。
当地的一些士绅们有的是手段,来掩盖这一些污点,崇祯使用的是大明律,而人家也就随波逐流。
反正老百姓好骗。
谁给银子就给谁说话。
只有真正的让当地的百姓们,觉得大明的朝廷是向着他们的,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可很难啊。
“现如今也就南京城好一点,周围的远一点的地方,就是李定国给出一些利益,这些人也舍不得掏钱出来,还想着要一点官府的扶持。”
在他离开南京的时候,李定国对孙传庭说过这样的事情。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