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岁方秋(一)(3/5)
然而,到了当地,了解到的东西,就让他再也提不起京师去给孔胤植辩解了。
连当地的老百姓,都恨不得孔胤植去死,他还有什么好说的。
至于,在新建的广场上宣讲儒学,也是因为孔家人的罪行,披露之后,给心中迷茫的那些寻过来儒生们一个坚固的信仰。
经过了长达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相处。
他也算是看明白了,这些迷茫的儒生们,除了会读书,真的啥都不会。
让去做事,挣钱养家糊口,都没有人愿意去,觉得是太跌身份。
尽管他也认同是太跌身份,可为了活下去,做点事也是可以的啊。
想着近一年的经历,薛国观心中就唏嘘不已。
对于儒学的领悟,也到了一种顿悟的阶段,他的办法就是通过讲学,让更多的儒生们认识到,儒学面临的困境,从而踏踏实实的做点事情。
可到底是太难了。
许多人宁愿饿肚子,都不愿意去干活,什么原因他还不清楚?
总觉得动嘴皮子才是儒生们该做的,出力气,不都是蛮子和苦力吗?
能和他们的身份相比?
高弘图动了动嘴皮子,没有说话,今早皇上的一番话,可是真的颠覆了他对于《论语》的看法。
他还从没有往那一个角度,这么想过《论语》还能够这么解读的。
“四书五经,是先贤留下来的精华,要是被人歪曲了,很可能会出大事的。”
薛国观一生都浸淫在这这一门学问之中。
科举不需要了。
做官也不需要了,可总要有人传承下去。
今日这一阵子,很可能动摇不少人的决心,从而走向了另外一条路,至于这另外的一条路是什么路,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能不能拜托你一件事,就是给那人说一说,夫子不是他说的那个样子。”
薛国观无力改变现状,可也不能眼看着,被人扭曲了原本的经意。
他没有说的另外一句话,那就是,这些胡编乱造的肯定是皇上说的。
夫子怎么回事那样的人?
都是君子。
人家讲的也都是仁义礼智信,那能动不动就动拳头。
“我这就去问问,你最好多休息一下,哎···”
高弘图不用说,薛国观就明白他要说什么,只有活着,才能够让传承继续下去,并且传的更加的远。
要不然,再过三五年之后。
看看还有谁,知道儒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
客栈中的饭菜,已经上齐了。
崇祯等了好一会,都没有等到自己的两位大臣,最后决定不再等下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