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使君宏放(一)(1/5)
崇祯大明第五百二十九章使君宏放正午。
暖阳直直的照在官道上。
就像是正道的光,铺洒在大地上一样。
一队马车缓缓的行驶在宽阔的官道上,四季常青的是不木,排在官道的两旁,仿佛从来都没有感受到过,岁月的流逝。
在第二辆看起来的外观很普通的马车上,崇祯思索着,如何去面对,已经潜伏期来,还想要搅风搅雨的儒生们。
他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做百虫不死,死而不僵了。
在读史书的时候,他有自信,不会犯秦皇一样的错误,让灭掉的六国,最后把秦给灭了。
也有自信,通过不断的建设学校,给百姓们开智,不断的淡化儒学带来的影响。
凤阳府的时候,他都有那种隐约的被人支配的感觉,可他不在意,军队在手,这些人也成不了多大的气候。
随着时间的流逝。
这些东西,总会被更好的规矩和学识所取代,更会让更多的人,清晰的明白,什么是粕糟,什么才是对自己有用的,从而做出如何对待传统的知识。
可要是,朝中的大臣们,都在某些时候,不自觉得拉偏架,又该怎么办?
或许这些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些行为,到底会对一些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可崇祯不敢赌啊。
要是他的军队中,也掺和进来了这种想法,那么他想要控制住,那就很难了。
如今的各种大明律,和一环套着一环的制度,更能够保证队伍的纯洁。
然而,人的思想,从来都是善变的。
在某些时间段,也是最坚固的,执拗的。
曲阜一行,本来是一场很平淡的旅行,看过了‘三孔’,也给圣人上了香,只是在亏要走的时候。
自己的两位大臣,却被人给留下了。
崇祯相信,一开始这两人是因为自己的言论,震惊的没有反应过来,可最后一人留下,另一人出来打算向他求情,又是几个意思?
儒学的兴衰,用得着他们来求情吗?
完全不需要啊。
要知道,他可是从来都没有,从官面上来禁止这一学说的。
最多就是在科举的时候,少出了一点关于四书五经的题目,多了一点数算和诸子百家的东西。
难道这就错了?
是他做皇帝的时候,太平易近人了,还是有些人,摆不正自己的态度,吃着大明的饭,还要挖大明的墙角?
“皇上······”
坐在马车内的人除了崇祯,也就只有王冲和卫江两人了。
赶走后来回来的高弘图和李长庚两人,现在只能乘坐跟在最后面的马车上。
王冲迟疑着低声喊了一声。
崇祯抬头看去,眼神中带着询问的意思。
“皇上,臣在今早上,也是看过了那些儒生们,都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其实只要不管不顾,这些人根本就翻不出大浪来。”
都是一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连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这些人的学问,对于百姓们而言,可没有多少吸引力。
吃不饱饭,还要让一个劳力,不去干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