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皇兄何故造反?

第六百零一章:天子的任性(2/5)

目录

当然,后果就是,这种矛盾只是暂时被延缓,而并没有被解决。

后续刑部在具体的执行当中,必然会和都察院再次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一旦落实到具体的事务当中,很多问题就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解决的了的了。

不过,即便如此,朱祁钰还是没有打算放弃的意思。

事实上,在场的人都清楚,天子所说的理由,不过是个由头,并非真实的原因。

如果真的是因为精力不济,那么完全可以让司礼监代为批红,这不费什么事情,也同样是成例。

只不过,心里清楚是一回事,但是说出来就是犯忌讳的事。

尤其是有王振殷鉴在前,谁也不敢说这个话而已。

所以,这次争端的实质,并不是什么简单的替天子分忧,而是刑部和都察院之间的一次新的权力划分。

从朱祁钰的角度出发,他自然有自己的考虑。

看过了大明的百年变迁,对于最终大明覆灭的原因,他多有思索,一个王朝的倒塌,必然是有种种错综复杂的原因。

但是,就大明而言,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过分的优待士人了。

这个士人,包括未入仕的读书人,已入仕的官员,甚至包括已致仕的乡绅。

认真细说起来,这其实和太祖皇帝有关,他老人家虽然对吏治下铁腕治理,但是对于读书人却是十分优容的。

这种优容,最开始是身份地位上的,譬如举人见官不跪,后来发展到待遇上,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可以免徭役,税赋,再到后来,刑案之上,也给予了这些士人一定程度的豁免权。

以至于刑部这个执掌天下刑名的最高法司,除了承旨廷鞠,对于官员犯罪,几乎没有审理权,而被朝廷上下视为常态。

这很不正常!

固然,官员的行为有都察院监察,但是,科道的监察是有其缺陷的。

第一,科道官员只有监察权,而没有审讯的权力,查得罪状之后,需要呈送给朝廷,由朝廷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另派大臣前往查证,随意性比较强,中间可以活动的空间也非常大。

就拿当初镇南王的那桩案子来说,如果是老于刑名的官员来负责的话,绝不会那么莽撞的就匆匆结案,以至于在过了这么多年之后,还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浪。

其次就是,科道因为监察的特殊性质,被允准风闻奏事。

这本是为了畅通言路,但是,在没有后续的体制配合下,这种风闻奏事,很容易成为党争的工具。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逍遥行之侠客风云传 一人之上清黄庭 重铸人族荣光 重生2011 废土:全职小兵 我契约了我自己 空间渔夫 阿斯加德的英雄王 什么叫六边形打野啊 探秘全球:从发现绿尾虹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