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青春万岁(2/5)
安师傅几次来找曲军,找不到曲军就找金云亮和王千钧,抱怨当初的租金太便宜,软磨硬求的想要重签合同。
虽然思达商业不缺这三瓜俩枣的,但是此例不可破,此风不可长,曲军一直没有同意,只答应一年后适当涨租金。
孙栋梁也跑来集贸市场好几趟,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候带着其他的大队干部,更多的时候带着一个姓曹的大师傅,曹师傅是瓦窑沟水平最高的厨子,最擅长的菜系是农村大席和食堂大锅菜,用孙栋梁的话说,集贸市场的饭店能不能干,曹师傅这个内行说了算。
曹师傅说能干。
作为资深的业内人士,曹师傅很有经验,大致看了一下集贸市场的规模,就知道这个饭店肯定能赚钱,同时还能解决十几个人的工作问题——窑沟大队几百口子等着找工作,没人嫌弃干饭店辛苦。
在他的积极鼓动下,瓦窑沟大队很快和思达商业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各出一半本金,瓦窑沟大队占50的股份少一股,思达商业占50的股份多一股,合作开办“为民食府”。
饭店名字是孙栋梁起的,本来叫“为民食堂”,为了迎合八十年代的消费心理,曲军改了两个字变成“为民食府”。
孙栋梁雷厉风行,立刻派来大队的水电工和泥瓦师傅,对饭店进行改造装修,但他的审美观还停留在二十年前,曲军实在看不上,只把后厨交给瓦窑沟大队装修,另找施工队的于经理来装修前面的店面。
于经理做惯了大生意,这点小活儿全当填头,拍胸脯一个星期搞定,费用和大仓库一起结算,随即抽调几个手下开始施工。
这样一来,曲军又给自己找了一件麻烦事,大到一扇门一面墙,小到一个插座一块地砖,到底要装修成什么样子都要他来定,每天盯进度盯到晚上九十点钟。
看看天色已晚,曲军准备返回十七中参加元旦茶话会,临走的时候又被孙迎春叫住,教他学打领带。
作为思达商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孙迎春明天也要参加开业典礼,站在前排为剪彩的领导热烈鼓掌,为了维护企业形象,曲军特批了一笔置装费,在百货大楼给他买了一身时髦的西装,穿上后一看就是个朴实的农民企业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