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章 调整(1/5)
《细胞》、《自然》、《科学》这三份期刊简称s,可以被看做期刊界的顶级流量明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科研界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s上发一篇论文的难度不亚于登上珠穆朗玛峰。
没错,熊绍松如果不是跟着曲军开挂,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发s,但是跟着登山队训练两年,再给他发个氧气瓶,成功封顶珠峰应该问题不大。
董仙河听说《自然》过稿,木呆呆愣了片刻,随即狠狠捏起一撮茶叶放进玻璃杯,掂量两下又放进去一撮:“这是喜事,更应该喝大红袍,以前舍不得多放茶叶,今天请你喝个味道足的……”
“够了,我不喝浓茶。”曲军知道董仙河最宝贝他这点茶叶,连忙推让。
“浓茶才有感觉,咱们电子所经常熬夜,大家都爱喝浓茶。”董仙河又捏了一撮茶叶放进自己的茶杯,今天心里高兴,小小的奢侈一把。
董仙河如此豪横,都是因为1984年的s太难得。
s要么是周刊,要么是双周刊,每年发表论文的数量并不少,具体到英国佬的《自然》期刊,每年刊发的各种论文有800多篇,却很少出现中国人的名字,更少出现中国大陆的作者通讯单位。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大陆每年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评论就是二三十篇,同一时期的美国,每年发表的论文却达到六位数,相比之下中国科研界犹如一片荒漠。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