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故事里的事(2/5)
书面语和口语,在某些意义上就代表着说话之人对此人的关系亲近或者疏远,这一点恰恰和第一点相得益彰。
你要说上官冰兰在面对审讯的时候说话必须严肃一点,少一些口语化多一些仪式感,那么她其实更应该称呼采药人为自己的父亲,而不是自己的爸爸。
两者细微的差别可能别人不会发现,但在对方的话语一闪而过的时候,周先就瞬间明白了两个问题:上官冰兰其实对二十三年前那位死掉的采药人,在心底并没有多么敬重。
相反,她似乎把上官老师看得比这位父亲恭敬得许多。
父亲的形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在女儿心里消散?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周先觉得,在上官冰兰随着家人逃离七家湾的时候,童年和少女时代可能过得并不会很幸福,她可能会在心里埋怨自己这位早早死掉的父亲。
但。
因此憎恨他可能吗?
机会不大,毕竟他的父亲并不是个抛妻弃子的渣男,说到底,他也是个倒霉之人,女儿的凄苦命运并不是他主动赐予的。
所以,在这里的措辞周先选择了“埋怨”而不是“憎恨”。
然而,仅仅是埋怨的话,又有什么事能让一位老师的形象在这个女人的心里无限拔高,以至于最后直接超越了采药人这位原生父亲呢?
周先注意到,对这位老师的称呼,上官冰兰一直坚持的是“老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