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父亲和父亲(2/5)
所以,对于剧本。这个家族考察的标本是什么?
要知道,在最终定妆之前,剧组肯定是不会知道卓涛有这么强大的表演天赋的,卓涛能够在那么多候选女演员之中脱颖而出,除了资本本身的原因,导演是不是还考虑到了其它可能影响票房的因素?
比如说,演员和剧中角色的契合度问题?
“没错……那部片子叫《黑石湾》,周警官有空可以看下。”
《黑石湾》吗?
这部戏他好像看过,虽然时间过去了许久,但印象还是有的——记忆特别深刻的,是其中的两个片段。
其一,女主在柴房被男主角家暴时,那一脸倔强的小表情。
其二,带着女儿乘船离开小山村时,她那一双苍老的眸子。
这是一部文艺片,讲的是某个女大学生被人拐到了某个小山村后,奋起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情节很大胆,表演很灵性,当年一经推出就获得了不少影评家的疯狂赞美,获奖无数。
周先当时观看这部影片时,被导演疯狂的黑白镜头语言倾倒了,只觉得那个导演的讲故事功底算得上一流,现在看来,他似乎更应该看中这个故事本身?
大学生被拐到了一个隐秘的小山村,遇上了一个残疾但恶毒的老男人做丈夫,但她不甘于这种凄惨的命运,一直在坚持奋起反抗。
或许是苦尽甘来,女主的女儿出生时,她遇见了一个善良的郎中。
后来,她爱上了这个郎中,可惜郎中家里还有老母亲要赡养……女主只有一个人抱着女儿孤零零的踏上了回家的小船。
文艺片之所以在年轻人中不太受欢迎,就是因为它的导演喜欢在镜头里大量使用比喻和隐喻,就像刚才周先和卓涛的对话一样,几乎每一帧画面背后都有着它的隐射涵义。
比如说,女主最后离开的镜头:一个女人抱着孩子沐浴下朝阳下,小船随着江水的漂流逐渐飘远。
女婴代表另一个自己的新生,奔流的江河暗示时间不可抑制的流逝,太阳代表着美好的明天。
说实话,刚刚一个毕业才两年的新嫩,能够把这个内心世界极其复杂的女主角演绎得活灵活现,的确非常不容易,可以说她的影后称号实至名归。
但如果周先把目光转移到剧本本身呢?
或者说,卓涛之所以能够把这个剧本演绎得如此入木三分,是不是因为她本人和剧本里的女主非常契合?
不管是命运,还是性格,还是做事习惯?
那么,问题就来了,电影中的其它意象,又在卓涛的生活中映射成了哪些人或事呢?
郎中,自然是父亲,他的父亲是村医,给了他生命,所以形象一直是善良且伟大的。
恋父,这个可以从她后面的几段感情里得到印证,暂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郎中不能离开黑石湾,是不是暗示着她真正的父亲最终也留在了七家湾?
所以,丈夫又是谁?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