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回庐(二)(3/5)
先看庐州的环境适不适合搞高科技。
庐州是除去超一线四个城市之外的四科技城之一,有国家级物理实验室,国家中科院,量子通信领域世界顶尖,核技术研究全国第二。
也就是这个环境肯定是适合的,夏科大就座在庐州,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其次,玩这个东西阿斯麦在有西门子和美帝的支持下都花了上百亿刀,也就是没钱你想都别想。
最后一个,精密仪器这块的支持力度。
甭管是光刻机,还是生产芯片,离开精密仪器都是白搭,大夏后太多,航空航天是举国之力搞出来的,包括之前威慑性武器。
那个时候用举国之力实属无奈,现在的经济环境允不允许你用举国之力再搞出个科技之门?
不太合适。
科技需要钱,其他地方就不需要钱了吗?
想了太久,菜凉了两人都没动筷子。
“有预算吗?”
张至诚:“不限,我能赚多少钱,全仍在里面都行,现在不少了,几百Y大洋是有的”
要花的资金是海量的这点吕卫华还是知道的,“这点数目怕是不够吧”
张至诚竖起食指,“年底至少有千亿,甚至不止”
吕卫华对张至诚的赚钱能力也是服了,也就是其人的资金来源在境外,否则省资这边肯定要跟一手。
“真要搞?”
“夏为那边国庆之后就会把海思交给我,并且整体迁移到庐州,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我开始联系之前夏芯的旧部,能找到多少人就找多少人,市衙或者省府这边能帮我的地方更多了,后面的计划是将来的事,一步一步来”
“地点还在DY?”
张至诚微微一笑,“那肯定的,造福家乡,义不容辞”
不缺钱,仅为理想发电,这意思眼前的商人透露过太多次,由不得吕卫华不信。
千亿,私人搞,他给政策,他给不了的找上面人给。
最主要的,将来长老院的老板恰好是徽州人。
如果把庐州的地位抬上去,湖汉没搞成的东西在我庐州或者徽州这边搞成了,这就是天大的政绩。
弥补科技空白,别人都只是空谈,什么这个技术突破了老外的封锁核垄断,大多都是扯淡,都是一些不太重要的,如果真在芯片这块杀出一掉血路。
别他张至诚历史有名,到时候徽州是他主政的话,他吕卫华会不会有机会往长老的位置冲一冲?
冲不成,副职也行啊!
在思考良久,吕卫华问:
“跟我你这资金都是怎么来的?”
“期货”
“金融上风险这么大,能保证你一直盈利下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