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京都 上京城(4/5)
“建国之初,人口凋敝,城池的规模较小,一个上平城足矣容下当时的人口。不过后来百姓越来越多,上平城也已经显得拥挤,于是群臣就商议扩建都城,大臣们就在都城面积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唯独当时的大相力主不建城墙,以无城为城,并且得到开国皇帝的赞许,才有今日的上京。”
“无城为城,什么意思?”韩明听得津津有味,但对这个无城为城,甚为不解。
匡华接着解释道:“当时的大相说过,若是军队不能守卫疆土,而让敌国的军队兵临帝都,那一座城墙又能挡住什么。如果当时就规定城池面积,反而会影响城池的规模。”
他的眼神深邃,顿了顿,接着说道:“当时的开国皇帝和大相都有一颗雄心,于是就没有修建这座城市的城墙,却把原来属于上平城的城墙加高加固加厚,以抵御可能来自内部的叛乱。虽然是这种外松内紧的风格构造,但是历年来,上京都没有受到战乱的困扰。也就使得现在的上京拥有在所有国家中最大的都城,这便是我们上京人的骄傲。”
韩明听到这,不禁感慨道:“真难以想象当时是怎样的一番风云变幻,那个大相说得好,如果一个国家连抵挡敌军的实力都没有,那么国都建起一座城墙又能防得住什么。这个独到的见解今天让我真是看了眼界,我现在越发的好奇你们的开国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能驾驭如此的良相。”
他们说着说着,来到官道中间的碑塔下,碑塔很高,高到韩明仰起头才能看清楚上面的东西,碑塔上面写的是些圆圆滚滚的字体,很像古代的小篆。
碑塔上面写了八个大字,分两列,在左下角还有三个小字,应该是题名。这八个字韩明很熟悉,就是记不起来在哪里见过,有些无奈的敲了敲脑袋。
匡华看韩明动作,以为他正在为这几个字发愁,便问道“韩兄是否想知道这八个字的意思?”
韩明回道:“这八个字我有点熟悉,就是记不起来。”
匡华很吃惊,看韩明的样子,应该是第一次来上京城,竟然说熟悉这几个字,这让他肯定韩明的来历不一般。
想到这,他便为韩明解答这碑文上的字,“这八个字其实是中楚帝国开国皇帝亲笔题的碑文,上面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大意是帝位乃上天授予,必将永久昌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