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翻开历史新篇章(2/5)
“这篇社评是谁写的?”老人问道。
“领导,据香港新华社社长刘长河所言,撰写这篇社评的人是香港,乃至全球都非常有名的超级天才——张俊!”
“哦,竟然是他!”老人诧异道。
张俊的大名,老人当然听说过。不过张俊的年纪摆在那里,实在是太年轻了,可是万万没想到,他竟然对政治、经济以及时局的认知,竟有着常人所没有的独到见解。
这篇社评对老人的启迪很大,让他更加坚定了国家要走改革开放的路线。
“后生可畏啊,这篇社评给我们的帮助很大,你让人将它转载到《人民日报》,让全国的百姓都能看到它!”
这篇社评的最后写着“可供任何媒体转载”,张俊写这篇社评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让内地看到,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于私于公都是有利的。于私,内地更加开放,他就能进入更多行业,赚到更多的钱;于公,可以加快国家繁荣富强。
这盛世,如你所愿!
……
“想不到张俊写社评竟然如此犀利,鞭辟入里,当真是一篇好社评啊!”《明报》,金庸跟报社的几名高层纷纷感到惊讶。
“不过,他的预测是否也大胆了,甚至有点异想天开!”这时,一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摇头道,“他说,改革开放之后,内地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每年的gdp增长或将连续多年创造超过10%的惊人涨幅!你们想想看,这可能吗?我觉得这个牛皮吹的有点大了。”
金庸等人也都认同的点头,这篇社评分析的很好,但是数据不严谨,稍有瑕疵。
“那你们对他所说的,内地将会在香港的对面设立经济特区的判断有什么看法?”金庸看向大家,不由询问道。
“从地缘上来看,在香港对面设立经济特区,确实很有必要,众所周知,内地目前与外界的主要沟通桥梁就是香港,所以,张俊的判断应该有几分可能性。”
……
张俊的一篇社评引发热议,也让他更加引起内地的注意和重视。
当然了,有褒,自然有贬。
很多人不赞同张俊的看法,于是在报纸上发文反驳。
张俊置之一笑,没有去理睬。
事实上会证明一切。
这一世,张俊相信,在他的影响下,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只会更快,快到你根本就无法相信的程度!
……
到了年底,《电影双周刊》这时开始举办第一届香港金像奖。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