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落脚之地(4/5)
他们不明白,也不敢问,只能悄然退到了一旁,去干别的事情了。
话说张希孟为什么如此注意呢?
原来这竟然是贾鲁的一份手稿……上面记载着贾鲁勘察黄河,治理水患的心得。
每一条河流,每一段河堤,全都有详细的数据,哪一段河道淤塞严重,哪一段河道需要开掘……用多少民夫,花费多少钱粮,一应俱全。甚至在一些关键的地方,还绘制了图画,巨细靡遗。
针对黄河水患严重,贾鲁提出“一是修筑北堤,以制横溃;一是疏塞并举,挽河东行,以复故道。”的修河方法。
在得到元廷支持之后,贾鲁亲自部署指挥,调集十五万民夫,治理黄河。
治黄工地绵延三百余里,贾鲁秉持“宜疏则疏,宜塞则塞,需防则防,需泄则泄”的原则,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了治水才干。
尤其是在堵截山东曹县黄菱岗大堤决口时,因决口水势大,又遇秋汛,河口刷岸北行,回旋急,难以堵截。
贾鲁就调集了27艘大船,在船舱装石,依次下沉,层层筑起石船大堤,阻挡滔天洪水,终于完成堵截……当看到这里的时候,张希孟都目瞪口呆,石船截流,这法子后世一样在用,只是换成了装满砂石泥土的卡车,依次投入洪流。
“这个老匹夫,还真是天才啊!”
张希孟合上了手稿,忍不住感叹,自从北宋后期,黄河就不断泛滥改道……著名的三易回河就不用说了。
金兵南下,杜充决断黄河大堤,淹死了二十多万百姓,却没有阻挡金兵,论起操作,快赶上花园口战神了。
自此之后,黄河从金朝祸害到了元朝,绵延两百多年,一直没有个结果。
坦白讲,贾鲁的这一次治水,是有效果的,此后几百年间,黄河都大体按照贾鲁治理之后的河道入海。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