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毕业了(4/5)
龚伯遂听到这话,顿时长出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事半点都难不住他。
说实话,作为一个有着漫长历史的国家,只要翻一翻史册,大约就能找到相应的办法。
比如在魏晋南北朝,非常盛行的都督中外诸军事,就很有意思。
这个位置通常会有使持节在前面……使持节就类似给了尚方宝剑,王命旗牌,可以临机专断,诛杀官吏,节制文武。后面跟着都督中外诸军事,或者都督某几州的诸军事,就表明权限,不只是军务,也包括其他事项,都纳入管辖范围。
銆愯鐪燂紝鏈杩戜竴鐩寸敤鍜挭闃呰鐪嬩功杩芥洿锛屾崲婧愬垏鎹紝鏈楄闊宠壊澶氾紝瀹夊崜鑻规灉鍧囧彲銆傘/p>
而到了唐朝,天下一统,都督中外诸军事这种权臣标配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行军大总管,再往后发展,就变成了更加平和的节度使。
但是唐末藩镇割据,节度使权势滔天,历经五代之后,到了宋代,确立文官统军,在各地设立经略安抚使司,俗称帅司,由德高望重的文官统御兵马。
武将通常都是听从文官调度,只配照着阵图,老老实实办事,乖乖当工具人。
再到元廷,就是各种行中书省,节制一处的兵马,统御各种事务。
一路梳理下来,就会发现,如今朱家军有文官体系,也有武将体系,但却却没有如何协调文武的体系。
在地盘小的时候,其实是不需要考虑的。
通常都是朱元璋领兵,都听他的就是,偶尔分兵,也是张希孟负责,谁还敢不听张先生的安排?
但是地盘越来越大,事务越来越多,光是这种临时安排,肯定不行了。
其实也能偷懒,比如既然以战事为主,就让将领负责,他们统管一切。不过张希孟却很不希望这样,道理很简单,这帮淮西老将,本来就没有太多敬畏之心。在他们节制一切的权力,肆无忌惮,横行不法,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而朱元璋又是个不揉沙子的脾气,你犯了国法,害了百姓,咱就要杀了你!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