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臣

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赏赐(4/5)

目录

张希孟回答很干脆,“我们不会允许被几个士林鸿儒把持的书院存在!学在学堂,学在官府!”

钱唐脸色骤变,沉声道:“书院当真没有可取之处?官学也不是没有办过,庆历兴学,各地都办学堂,结果良莠不齐,根本培养不出辅国治民的人才,还不是要靠书院!草民窃以为这是一厢情愿!”

张希孟笑道:“是不是一厢情愿,还要看有没有配套的措施……我们科举录取数量远多于以往,金陵一府一次就录取了五百人。比如你考入了金陵府学,就有成为金陵书吏的资格,官学和官吏是挂在一起的,如此一来,试问官学还会那么不堪吗?再有,这样一来,我们每年需要的人才数量,只怕要在数万,试问天下间书院,能有这么大的体量,可以容纳这么多学生吗?”

张希孟满脸笑容,一点点抛出了他的构想,听在耳朵里的众人,不只是钱唐之流,包括朱升,宋濂,叶琛,许许多多人,都大吃一惊,大开眼界!

他们终于明白了,张希孟到底在布一个什么局……

从一开始就在军中广泛教导读书识字,随后又大力兴学,这就是建立一个基础,一个所有人都能读书的基础,读书识字,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

而想要满足所有人都能读书识字的要求,就必然是官府出来做事。

不然就算朱熹本事再大,也就能创建几个书院罢了,一个白鹿洞书院,能教导多少弟子?这些弟子当中,又有多少人才?

不够的,他们不行!

过去虽然朝廷掌握科举,民间也有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的说法,但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懂。

科举虽然在朝廷,但学却在民间。

而科举这种主观性很大的考试,一旦考官也是从书院出来,屁股也坐在民间这边,那科举就不是朝廷的抡才大典了。

有趣的是,三年一次,四年一次的科举,每次录取几百人。这个数额也巧妙契合了民间书院的教学能力。

又一次完美闭环了。

所以说想要在古代推动改革,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千百年的发展,已经把各种利益瓜分殆尽,而且整个社会,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秦氏仙朝 太阳与雄狮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奶爸搬运工 诡异降临 木叶新豪杰物语 修仙十万年才发现新手村是禁地 麒麟城主的盗墓笔记 一切恐惧皆因火力不足 旧日驭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