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经济(2/5)
就在临近开会的时候,参政朱升也被人抬了进来。
大家伙都下意识站起……朱升早在开战之前,就染上了病,这段时间以来,时好时坏,严重的时候,卧床不起。
老人年纪大了,一点小病,就跟过鬼门关似的。
大家伙都很担心他,徐达就说道:“枫林先生,您老怎么也来了?”
朱升看了看大家伙,无奈苦笑:“中原如此凋敝,到底有什么起死回生的妙法,我今天不来听听,只怕死不瞑目啊!”
徐达忙道:“枫林先生,大家伙都盼着你长命百岁呢!”
几个人把朱升搀扶起来,在旁边椅子上坐下。
等朱升刚刚坐下,朱元章即从外面大步走了进来。出人预料,老朱既没有穿戎装,也没有穿衮服,而是选了一身黑色的常服,大家伙要行礼,老朱摆手。
“都不必了,今天张先生要说说心得,咱也想听听他的高见。”
老朱说完,就随便找了张椅子坐下。
紧随其后,张希孟,宋廉,刘伯温,几个人也都是深衣儒衫打扮,进来之后,跟众人见礼之后,就纷纷落座。
张希孟首先道:“主公,还有诸位同僚……不久前我和宋学士、刘学士谈了些有关恢复民生的事情,他们对我的一些看法表示了批评……我回去之后,痛定思痛,今天过来,就是想和他们对谈此事,把问题讲清楚。也请诸位同僚一起品评,看我们谁说的有道理。”
简答的开场白之后,张希孟直接抛出问题,“宋学士、刘学士,咱们前不久谈论为什么不能重视发明,创造新的机器,提升效率,解决困境……你们二位能不能把自己的理由再说一遍?”
宋廉略思忖,就回答道:“张相,我说过了,要保证原料供应,要重视粮食,还要保证百姓生机。譬如纺车来说,真如张相畅想,恢复一次纺线六十四根的纺车,除了能让六十三个织工失去生计,弄了一堆瑕疵许多的布匹之外,别无好处啊!”
张希孟含笑点头,“确实如此,那我倒要想请教,原料供应当真就解决不了?粮食难题,就这么不可逾越?”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