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复旦(2/5)
如今筹建一个超越稷下学宫的复旦学堂,寓意华夏重新复旦,中华再次重兴……这立意,这格局,这气象,这手段……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宋廉都恨不得辞了翰林学士,去复旦学堂当山长去了。
其余章溢,叶琛,高启等人,也都是这个意思,他们摇旗呐喊,上书谏言,把声势造了起来。
不出意外的话,还是出了意外。
按理说一件无可争议的事情,朱元章更不会反对,可是在宋廉上书十天之后,中书省迟迟拿不出定论。
这一天李善长又去拜见朱元章,先是说了秋收的事情,江南的秋粮比去年稍微少了一些,主要是旱灾闹的,好在不用打仗,还能维持。
倒是岭南的商税涨了一大截,足有二百多万贯。
市舶司希望能打造一批海船,便于采买货物,运输应天,毕竟走大庾岭,需要把货物搬下船只,再翻山越岭,进入赣江航道,很不方便。
像粮食这种,还是走海路比较方便。
另外方国珍奏请巡查海外,了解夷情,兵部准备同意派遣三十艘船只出海。
还有要举办科举,有人提议修建一座专供考试用的贡院,给赶考士子一个遮风挡雨的所在……
李善长拉拉杂杂,说了快一个时辰。
朱元章只是默默听着,并没有发表任何反对意见,只是示意李善长继续说下去,快点说完,彷佛这些都不是重要的事情。
没错,朱元章也不一定事事都要躬亲处置。
这也是他从张希孟那里学来的经验。
有些人就是会把最紧要的东西,放在最不起眼的地方。
如果湖弄过去了,那就是过去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