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野战还是围城(2/5)
这次可谓是来势汹汹,根据军旗数量和营地规模判断,忽辛·拜哈拉所带的大军比易卜拉欣略多,步骑兵兼备。
而且忽辛·拜哈拉的防范意识很强,在营地外围布置了大量的骑兵巡逻以驱逐易卜拉欣派来的斥候。斥候们难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情报,他们费了大力气才摆脱古列干尼骑兵的追击。
在被迫离开之前,他们还观察到了营地外围的情况——虽然古列干尼大军来此地还不到一天,但营地四周就已经立起栅栏了。
听到这里,易卜拉欣也是一阵心烦意乱。
在场的高级军官们都清楚,忽辛·拜哈拉来这一趟就是为了收复马什哈德城。若是想要稳妥一些,易卜拉欣大可以将军队撤回城墙内,等着他带着大军一头撞死在城墙上。
但这样就等于是放弃城外广大地区,被兵灾多次蹂躏的乡村恢复起来可不容易。同时这也是将主动权让与忽辛·拜哈拉,还将红头们的短处暴露给敌人,整个伊朗就那几座带完整外墙的城,易卜拉欣的父、祖和各部落的汗王们能调教出擅长攻守城池的红头才是怪事。
而且城内居民的态度也不明朗,他们是在红头的刀剑下被迫低头的,易卜拉欣只能看到他们被迫低下的头颅,却看不到他们面上的神色和内心的真实想法。
忽辛·拜哈拉的武功是比不过帖木儿,但他的统治也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带来了少有的和平和稳定。安全的商贸环境和繁荣的文化就是佐证。这样,易卜拉欣就难以用推翻“暴政”的手段来收服民心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