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剑问北燕 14.张良计与过墙梯(2/5)
不过,由于往年的陈粮,之前都以半卖半送的形式,运往了漠北草原‘救济灾民’;也直接导致了如今的幽北官粮仓库之中,也是十仓九空的情况。无可奈何之下,李子麟也只能建议新任幽北丞相万长宁、从南康人手中秘密购回一些应急粮。在李子麟看来,只要幽北能够安然度过这个寒冬,那么明年的东幽路,也就可以顺利地走回正轨了。
有了华延商帮和汇南钱庄这样的‘盟友’,购买救济粮的银子倒不成问题。不过由于运粮的半路途中,还横着一只拦路虎——‘北燕王朝’,所以那些从南康运往幽北的粮食,只能由扮作寻常商队的南康官商、分批次地‘小车送货’;而沈归入城之时、看到的那样一番热闹景象,也大半都是前来运送粮食的商队。
之所以如今奉京城这么拥挤,也是因为这些商人借故滞留在奉京城中,想要等着幽北今年的药材和冬皮开始贩售……反正来回的‘票钱’都有人报销,他们何不再拖延四十几日,把运粮的车队再次装满呢?毕竟那些药材与毛皮,可远比粮食要值钱的多呀!
这么如火如荼的一场‘交割大会’、看着来来往往的商队都从‘自家门口’经过,自己却愣是吃不到半口,又岂能不让北燕王朝心急如焚呢?
其实自打去年年底,北燕与南康双方,就因为来往关税的问题,闹得非常不愉快。
争执的起因倒是也不复杂:无论是烟酒糖茶,只要北燕前去南康的商队,能够出示北燕官方开具的路引,那么南康方面一律免收税费;而北燕方面呢,自然也就投桃报李,互相行个方便。
你家的商税你家收、我家的商税我家收;这样简单又直接的单方税收方式,原本已经被双方默认施行了近百余年……
可就在最近几年,随着北燕的天灾人祸愈演愈烈,国库日渐亏空之下,满脑子都是铜板的天佑帝、逐渐发现了这道‘君子协定’当中的一些猫腻……
单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南康的商品精巧美观、价格更是极为亲民,就算是再额外加上一道商税,他们也能赚得盆满钵满,根本就不愁销路;而北燕王朝的商品呢,除了那些卖不上高价的原材料以外,竟然连本国的穷苦人家,都不愿意购买,就更别提人家南康人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